莴笋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方法,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特效药

在莴笋的种植过程中,莴笋菌核病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,如果感染此病,会严重降低莴笋的质量和产量。那么莴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是什么?防治方法有哪些?来看一看吧。

一、莴笋菌核病的症状

发病初时,植株近地面茎基部先受害。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,后扩展至整个茎部,使茎基部软腐,并在被害部位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,后期产生菌核,有时茎基部还会出现开裂的症状。菌核初期为白色,后逐渐变为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。通常菌核病引起的腐烂没有恶臭,有别于细菌性软腐。

莴笋染病后,植株下部叶片变软发褐,病害向上发展,上部叶片青枯状萎焉,茎秆发病,植株生长不良,重者整株枯死或倒伏。

二、莴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

莴笋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、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,病菌可通过气流、雨水和农事传播。莴笋菌核病喜温暖潮湿的环境,在温度20℃,湿度大于80%,有利于该病的发生,当温度高35℃,病害很难发生。地势低洼易积水的田块,田间湿度高,发病率也高;种植过密,生长中后期未及时除去基部老叶、病叶、杂草,有利于发病;前茬作物有病菌(莴笋菌核病除危害莴笋外,还可侵染白菜等十字花科、茄子、辣椒、马铃薯等蔬菜作物),不注重种子处理、偏施氮肥,容易发病重。

三、莴笋菌核病的防治方法

1、药剂防治

在莴笋生长中、后期的易发病阶段或发病初期,可用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50%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、0.5%小檗碱水剂400-600倍液等、50%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等喷施茎基部、老叶和地面,隔7天1次再喷淋1次。注意事项:要轮换用药,要注意农药间隔期。

2、实行轮作

发病田块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,或夏季高温休田时采用灌水浸田,棚室进行高温闷棚,可较少田间病源菌。应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密植,注意开沟排水,及时清理病叶、病株,增加通风透光,降低田间湿度。

3、种子、土壤消毒,减少菌源。

种子用10%-15%的盐水或硫酸铵水溶液漂洗种子,再用55℃温水浸种15分钟进行消毒;在定植前用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-3千克拌细土撒在畦面上消毒。

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莴笋菌核病的症状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1988.TV!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