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水稻稻曲病需要结合农业管理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,以下为具体方法:
一、农业防治
选用抗病品种
优先选择对稻曲病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(如部分杂交稻或经抗性鉴定的品种),从源头降低病害风险。
合理施肥
控制氮肥用量:避免过量施用氮肥,防止植株贪青徒长、抗病力下降。
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:增强水稻抗病能力,促进健康生长。
科学管水
分蘖期浅水灌溉,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,避免长期深灌或干旱。
抽穗后减少田间湿度,降低病菌侵染机会。
减少菌源
收割后及时清除病田稻秆、病粒并集中销毁,减少次年病原菌基数。
避免病田稻草还田,提倡轮作(如与豆科、蔬菜轮作)。
二、化学防治
种子处理
播种前用 咪鲜胺 或 多菌灵 浸种,杀灭种子表面病菌。
关键期喷药
最佳时期:水稻破口前5-7天(抽穗前)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。
推荐药剂:
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
井冈霉素·蜡质芽孢杆菌
戊唑醇或氟环唑
生物农药:枯草芽孢杆菌、春雷霉素
注意:药剂轮换使用,避免抗药性;喷药时重点对准稻穗。
三、生物防治
使用生物菌剂(如枯草芽孢杆菌)拌种或喷施,抑制病原菌繁殖。
稻田养鸭或鱼,通过生物活动减少病菌传播环境。
四、监测与预警
抽穗期密切观察天气,遇阴雨高湿天气提前喷药预防。
关注当地农业部门发布的病害预警,及时采取防治措施。
五、注意事项
避免在扬花期喷药,以免影响授粉。
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补喷。
重病田需连续2-3年综合防控,逐步减少菌源积累。
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,可显著降低稻曲病的发生率和危害,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63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