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贪青晚熟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问题,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过旺、棉铃成熟期延迟、吐絮不畅,最终导致产量下降、品质降低(如纤维成熟度不足)。这一问题通常与气候异常、施肥不当、管理措施不科学等因素有关。以下为针对棉花贪青晚熟的应对策略与处理方法:
一、贪青晚熟的原因分析
氮肥过量:氮肥施用过多或过晚,导致植株营养生长过旺,抑制生殖生长。
密度过高:种植密度过大,群体通风透光差,棉株徒长。
气候因素:生长季后期遭遇低温、阴雨或光照不足,影响棉铃成熟。
病虫害或药害:病虫害导致叶片早衰或药害抑制棉铃发育。
品种选择不当:晚熟品种在积温不足地区种植,导致成熟延迟。
二、预防与调控措施
1. 合理施肥,控制氮肥用量
前期控氮:减少基肥和蕾期氮肥用量,避免植株徒长。
增施磷钾肥:花铃期增施磷钾肥(如磷酸二氢钾),促进棉铃发育和早熟。
叶面补肥:吐絮期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+0.5%尿素溶液,加速营养转化。
2. 科学整枝,改善通风透光
打顶控高: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适时打顶(北方棉区一般在7月中下旬),控制株高(建议保留果枝10-12层)。
去除无效枝:及时摘除空枝、老叶和赘芽,减少养分消耗。
化学控旺:初花期喷施缩节胺(多效唑)控制顶端优势,如用缩节胺3-5g/亩,抑制营养生长。
3. 化学催熟,促进集中吐絮
乙烯利催熟:对晚熟棉田,在棉铃70%以上进入铃期40天以上时,喷施40%乙烯利水剂100-150ml/亩(兑水30-40kg),促进棉铃开裂。
注意事项:气温低于20℃时不宜使用乙烯利;喷药后需保证3-5天无雨。
4. 水分管理
排水防涝:生长后期避免田间积水,防止根系缺氧导致早衰或贪青。
适度控水:吐絮期减少灌溉,保持土壤适度干旱,促进棉铃成熟。
5. 病虫害防治
重点防治盲蝽象、棉铃虫、黄萎病等病虫害,保护功能叶片,避免因叶片早衰导致光合能力下降。
三、应急补救措施
人工推株并垄:对郁闭棉田,可人工将相邻两行棉株向相反方向推压,改善通风透光。
摘除无效蕾铃:立秋后(北方约8月10日)及时摘除无效花蕾和幼铃,集中养分供应已结棉铃。
覆盖地膜或秸秆:低温地区可通过覆盖地膜或秸秆提高地温,促进根系活力。
四、区域适应性管理
北方棉区(如新疆、黄河流域):以促早熟为核心,选择早熟品种,适期早播,配合地膜覆盖。
南方棉区(如长江流域):注意控旺防涝,避免后期多雨导致烂铃。
五、收获后管理
及时采摘:吐絮后及时分次收花,避免雨淋导致霉变。
秸秆处理:收获后粉碎还田,增加土壤有机质,减少病原残留。
六、品种选择与播种优化
选择早熟品种:如新陆早系列、中棉所系列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。
适期早播:根据当地气候条件,适期早播(如北疆4月上中旬),确保有效积温。
通过以上综合措施,可有效调控棉花生长节奏,促进棉铃集中成熟,减少贪青晚熟带来的损失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当地气候、品种特性和田间长势灵活调整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68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