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纹枯病(Sheath Blight)是由立枯丝核菌(Rhizoctonia solani)引起的真菌性病害,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,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爆发,严重威胁水稻产量和品质。综合防治需结合农业、生物、化学、生态等多种手段,以下为具体策略分析:
一、农业防治措施
品种选择
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,如部分杂交稻或常规稻品种(如“两优系列”“晶两优系列”等),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种。
合理密植与肥水管理
密植控制:避免过度密植,确保田间通风透光,降低湿度。
科学施肥:控制氮肥用量,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,增强植株抗病力。
水分管理:分蘖期浅水灌溉,适时晒田控蘖,减少田间湿度;孕穗至抽穗期保持干湿交替灌溉。
清除病残体与田间卫生
收获后及时翻耕,深埋或焚烧病株残体,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。
二、生物防治技术
生防菌剂应用
木霉菌(Trichoderma spp.):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。
芽孢杆菌(Bacillus spp.):如枯草芽孢杆菌,分泌抗菌物质。
放线菌:部分菌株可产生抗真菌代谢产物。
植物源提取物
利用大蒜素、苦参碱等天然物质抑制病原菌,减少化学农药依赖。
稻鸭共育生态模式
稻田养鸭可通过取食病叶、活动搅动水面减少病原菌附着,同时鸭粪肥田。
三、化学防治策略
关键施药时期
分蘖盛期:病害初发期,重点防控。
孕穗期至抽穗期:病害扩展高峰期,需加强防治。
高效低毒药剂选择
生物农药:井冈霉素(有效且环境友好)、多抗霉素等。
化学药剂:噻呋酰胺、氟环唑、苯醚甲环唑等,注意轮换使用以避免抗药性。
复配方案:如井冈霉素+噻呋酰胺,增强防治效果。
施药技术
采用无人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,重点喷施水稻中下部叶鞘。
四、物理与生态调控
种子处理
温汤浸种(55℃温水浸种10分钟)或药剂拌种(如咪鲜胺),减少种传病原。
生态调控
合理轮作:与旱作作物(如大豆、蔬菜)轮作,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密度。
种植绿肥:如紫云英、苜蓿,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,抑制病原菌繁殖。
五、监测预警与精准防控
病害监测系统
利用田间传感器监测温湿度,结合气象数据预测病害流行趋势。
定期田间调查,重点关注水稻基部叶鞘病斑扩展情况。
精准施药技术
基于无人机或遥感技术识别发病中心,实现局部精准施药,减少农药用量。
六、综合防控技术集成
区域化防控方案
根据水稻种植区气候、品种及耕作制度,制定“一地一策”方案。例如:
华南双季稻区:重点防控早稻分蘖期和晚稻孕穗期。
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:加强梅雨季节前后的病害监测。
农户培训与推广
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普及综合防治技术,提高农户对病害识别和科学用药能力。
总结
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需以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为核心,结合农业措施降低病原基数、生物防治减少环境压力、化学防控控制流行爆发,并通过生态调控实现可持续治理。同时,加强病害监测和精准施药技术应用,可显著提高防治效率,保障水稻高产稳产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697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