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冀中南棉区暴雨后的田间管理,需重点围绕排水防涝、植株调控、倒伏处理、生育期调整及病虫害防控五方面实施技术措施,具体要点如下:
1. 田间排水与土壤处理
暴雨后需在48小时内完成棉田积水抽排,避免根系缺氧超过72小时造成不可逆损伤。对地势低洼区域采用机械抽水结合开沟引流,确保棉田无明水滞留。排水后及时中耕松土,深度15-20厘米,破除土壤板结层,促进根系呼吸与水分蒸发,同时辅以培土固根,防止二次倒伏。
2. 化学调控与营养补充
雨后棉株易出现徒长,需在天气窗口期(降雨间隔≥6小时)采用无人机喷施缩节胺,亩用量5.0-7.0克,兑水30升均匀喷雾。对于已出现黄化现象的棉田,可结合0.3%磷酸二氢钾+0.1%硫酸锌叶面肥喷施,增强植株抗逆性。
3. 倒伏植株修复管理
对倾斜角度超过30°的倒伏棉株,人工扶正后根部培土高度8-10厘米,配合行间深中耕(深度20厘米)改善土壤通透性。倒伏严重的棉田需剪除基部3-4片老叶,减少养分消耗,促进新根萌发。
4. 生育期调整策略
鉴于蕾铃脱落率可能达30%-50%,建议将打顶时间延后至7月25日-30日,保留顶部2-3个果枝,通过增加上部成铃数弥补产量损失。同时摘除棉株下部已发黑霉变的烂铃,集中深埋处理。
5. 病虫害综合防控
重点防控盲蝽蟓(成虫高峰期)和伏蚜(若虫期),选用22%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毫升/亩+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/亩复配喷雾,兼治两种害虫。对黄萎病发病中心区,采用10亿CFU/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克/亩+80%乙蒜素乳油15毫升/亩灌根,间隔7天连续防治2次。
注:上述措施需结合棉田实际墒情及植株长势动态调整,尤其需关注后续15天内的降水预报,提前疏通排水沟渠,做好二次防灾准备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81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