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种植中药材丹参(Salvia miltiorrhiza)的关键技术要点涉及选地、繁殖、田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环节。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:
一、选地与整地
土壤要求
选择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轻黏土,pH值5.5-7.5为宜。
忌连作,前茬以禾本科作物(如玉米、小麦)为佳,避免与根茎类作物轮作。
整地施肥
深翻土壤30-40厘米,清除杂草、石块,打碎土块。
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-4000公斤,配施过磷酸钙50公斤、硫酸钾20公斤作基肥。
做高畦(宽1.2-1.5米,高20-25厘米),畦沟宽30厘米,便于排水。
二、繁殖方法
丹参可通过种子、分根或扦插繁殖,生产上常用分根和种子繁殖。
种子繁殖
直播:春播(3-4月)或秋播(9-10月)。条播或穴播,行距30-40厘米,穴距25厘米,覆土1厘米,保持土壤湿润,10-15天出苗。
育苗移栽:南方秋播,北方春播。苗高6-8厘米时移栽,按行距30厘米、株距20厘米定植。
分根繁殖(推荐)
选择直径0.7-1厘米、无病害的健壮根条,切成5-7厘米小段,切口蘸草木灰。
按行距30厘米、株距20厘米开穴,每穴直立栽1段,覆土3-4厘米,10-15天出苗。
扦插繁殖
剪取健壮茎枝,截成10-15厘米插条,保留上部叶片。斜插于苗床,保持湿润,约15天生根后移栽。
三、田间管理
中耕除草
苗期及时除草,避免草荒。中耕宜浅(2-3厘米),防止伤根。
水肥管理
苗期:保持土壤湿润,干旱时浇水,雨季及时排水防涝。
追肥:分3次进行:
第1次(苗高10厘米):每亩施稀薄人粪尿1000公斤;
第2次(6月):每亩施尿素10公斤;
第3次(9月):每亩施磷钾复合肥15公斤,促进根部膨大。
摘花打顶
除留种田外,现蕾期及时摘除花薹,减少养分消耗,促进根部生长。
四、病虫害防治
主要病害
根腐病:避免积水,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500倍液灌根。
叶斑病:清除病叶,喷施1:1:100波尔多液或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。
主要虫害
蚜虫:用10%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。
地老虎/蛴螬:灯光诱杀成虫,或用90%敌百虫800倍液灌根。
五、采收与加工
采收时间
种植2-3年后,秋季地上部枯萎或春季萌芽前采挖(以秋季采收品质最佳)。
采收方法
深挖避免断根,抖去泥土,剪除茎叶和须根,摊晾至半干。
加工贮藏
根条晾晒至全干(含水量≤13%),或切片后晒干/烘干。
贮藏于阴凉干燥处,防潮防蛀。
关键注意事项
排水防涝:丹参怕积水,整地时需确保排水通畅。
适时摘花:摘除花蕾可提高根部产量20%-30%。
种子处理:播种前用40℃温水浸种24小时,可提高发芽率。
通过以上技术管理,丹参亩产鲜根可达800-1200公斤,优质丹参酮含量高,符合药典标准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83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