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出现白穗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,通常由病虫害、环境胁迫或栽培管理不当引起。以下是白穗成因及防治措施的详细分析:
一、白穗的主要成因及特征
病虫害因素
稻瘟病(穗颈瘟):穗颈部出现暗褐色梭形病斑,阻断养分输送,形成白穗。
纹枯病:发病后期菌核侵入茎秆,导致茎秆腐烂,穗部枯白。
螟虫(二化螟、三化螟):幼虫蛀入茎秆,造成“枯心苗”或“白穗”,茎秆可见蛀孔和虫粪。
稻飞虱:吸食汁液导致植株倒伏,传播病毒病间接引发白穗。
生理性白穗
极端温度:抽穗期遇35℃以上高温或20℃以下低温,花粉发育不良,空壳率升高。
水分胁迫:孕穗期缺水(<田间持水量60%)或长期深水(>15cm)浸泡根系窒息。
营养失衡:氮过量导致植株抗性下降,缺钾(叶片赤枯)、缺锌(新叶白化)影响穗分化。
其他原因
除草剂药害(如二氯喹啉酸使用不当)
盐碱地土壤EC值>4 dS/m导致的生理干旱
二、精准诊断方法
拔检法:拔起白穗植株,观察茎基部是否有蛀孔(螟虫)或菌核(纹枯病)。
剖秆法:纵向剖开穗颈节,霉层(稻瘟病)或虫粪(螟虫)可明确病因。
镜检法:病斑处刮取物镜检,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呈梨形,有2个隔膜。
三、综合防治方案
病虫害防治
稻瘟病:破口前5-7天用75%三环唑WP 30g/亩或40%稻瘟灵EC 100ml/亩喷雾。
纹枯病:分蘖盛期用24%井冈霉素AS 30ml/亩或30%苯甲·丙环唑SC 20ml/亩。
螟虫:卵孵化盛期用20%氯虫苯甲酰胺SC 10ml/亩或5%甲维盐EC 30ml/亩。
稻飞虱:若虫高峰期用25%吡蚜酮WP 20g/亩或50%烯啶虫胺WDG 8g/亩。
环境调控
水分管理:孕穗期保持3-5cm浅水层,遇高温日灌夜排降温,低温时深水护苗。
温度调节:高温时段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+0.01%芸苔素内酯增强抗逆性。
精准施肥
基肥控氮(纯氮≤8kg/亩),增施硅肥(SiO₂≥20%的硅钙肥50kg/亩)。
穗肥补钾(K₂O 4-5kg/亩),缺锌田块喷施0.1%硫酸锌溶液2-3次。
农艺措施
选用抗病品种:如稻瘟病抗性指数≥7级的品种(如隆两优534)。
调整播期:使抽穗期避开当地高温/低温敏感期(日均温22-28℃为佳)。
秸秆处理:收割后深翻埋茬≥20cm,减少越冬虫源。
四、注意事项
药剂防治需在破口前5-7天(防治适期)完成,施药时保持田间水层3-5cm。
无人机飞防需确保亩喷液量≥1.5L,添加有机硅助剂提高展着性。
生理性白穗区域需进行土壤EC值检测,盐碱地需提前泡田洗盐(水层保持7天)。
通过以上综合措施,可将白穗率控制在3%以下。关键在早期监测(利用性诱剂监测螟虫成虫高峰)和精准施药,同时注意避免单一措施,需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控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83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