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需要综合运用科学管理技术,结合品种特性、环境条件和生态调控手段。以下是具体策略与技术要点:
一、高产栽培技巧
1. 品种选择
适应当地生态的优质品种:选择抗逆性强(如抗倒伏、抗病)、米质优、适应性广的品种,如“晶两优”“隆两优”系列杂交稻或地方优质稻种。
种子处理:播种前用盐水选种去除空瘪粒,并用咪鲜胺或噻虫嗪等药剂浸种,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。
2. 土壤与整地
土壤要求:选择土层深厚、保水保肥的黏壤土或壤土,pH值5.5-7.0。酸性土壤可施石灰调节。
精细整地:深耕20-25厘米,整平田面,确保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。结合翻耕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-3000公斤,配施过磷酸钙30-40公斤。
3. 育秧与移栽
育秧管理:
旱育秧:采用旱育秧技术,稀播育壮秧(杂交稻1公斤/亩,常规稻3-4公斤/亩),秧龄25-30天。
控温控水: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控制徒长,提高抗逆性。
合理密植:
杂交稻:行距25-30厘米,株距15-20厘米,每穴1-2苗。
常规稻:行距20-25厘米,株距10-15厘米,每穴3-4苗。
4. 水肥管理
水分调控:
分蘖期:浅水灌溉(3-5厘米),促进分蘖;分蘖后期晒田控蘖,减少无效分蘖。
孕穗至抽穗期:保持深水层(5-10厘米),防止颖花退化。
灌浆至成熟期:干湿交替,增强根系活力,避免过早断水。
科学施肥:
基肥:占总肥量的50%-60%,氮磷钾配比1:0.5:1(如每亩施尿素15公斤+磷肥30公斤+钾肥15公斤)。
分蘖肥:移栽后7-10天施尿素5-8公斤/亩。
穗肥:幼穗分化期追施尿素3-5公斤+钾肥5公斤,促进大穗形成。
叶面肥: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(0.2%-0.3%)或含硅叶面肥,提高抗病性和千粒重。
5. 其他管理
适时晒田:当亩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%-90%时(如杂交稻18-20万苗/亩),及时晒田抑制无效分蘖。
杂草防控:移栽后5-7天用丙草胺+苄嘧磺隆封闭除草,后期人工拔除稗草。
二、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
1. 主要病害防治
稻瘟病:
预防:选用抗病品种(如携带Pi2、Pi9基因),避免偏施氮肥。
药剂:叶瘟初期用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/亩,穗颈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。
纹枯病:
农业措施:控制氮肥,合理密植,增施硅肥。
药剂: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用24%井冈霉素A 30毫升/亩或苯甲·丙环唑。
白叶枯病:
预防:避免串灌,及时排涝。
药剂:发病初期用20%噻唑锌悬浮剂100克/亩喷雾。
2. 主要虫害防治
稻飞虱:
生物防治:保护蜘蛛、黑肩绿盲蝽等天敌,田间设置诱虫灯。
药剂:低龄若虫期用50%吡蚜酮15克/亩或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。
二化螟/三化螟:
农业防治:冬季深翻灭蛹,清除稻桩。
药剂:卵孵化高峰期用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/亩。
稻纵卷叶螟:
防治适期:幼虫3龄前,卷叶率5%时施药。
药剂:选用甲维盐、茚虫威或苏云金杆菌(Bt)生物农药。
3. 绿色防控技术
生态调控:田埂种植香根草、芝麻等诱集植物,吸引天敌。
性诱剂:每亩放置3-5个二化螟性诱捕器,降低虫口基数。
稻田养鸭/鱼:每亩放养15-20只鸭,控制杂草和害虫,减少农药使用。
4. 注意事项
轮换用药: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,延缓抗药性。
安全间隔期:抽穗后慎用高毒农药,确保稻米安全。
三、适时收获与贮藏
收获时机:稻谷黄熟度达90%时(谷粒含水量20%-25%)及时收割,避免落粒。
干燥贮藏:晾晒至含水量≤14%,仓储时用防霉剂处理,防止霉变。
通过以上技术集成,结合田间精准管理,可实现优质水稻亩产600-800公斤以上,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%-30%,达到高产、优质、生态的目标。建议根据当地气候和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整具体措施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84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