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竹草是一种高产、耐旱、适应性强的优质牧草,广泛用于饲料生产和生态修复。以下是其最佳种植方法及适宜季节的详细指南:
一、最佳种植季节
气候需求
喜温暖湿润环境,生长适温20-30℃,气温稳定在15℃以上时种植最佳。
推荐种植时间
南方地区(亚热带/热带): 2-4月(早春)或9-10月(秋季),避开霜冻。
北方地区(温带): 4-5月(晚春至初夏),需确保无霜冻风险。
热带地区: 全年可种,雨季前(如4-6月)更利于生根。
二、种植方法详解
1. 选地与整地
土壤要求: 选择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,pH 5.5-7.5为宜。
整地步骤:
深翻土地25-30厘米,清除杂草、石块。
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-3000公斤 + 复合肥30公斤作基肥。
整平土地,开沟作畦(畦宽1.2-1.5米,沟深20厘米)。
2. 繁殖方式
茎节扦插(主流方法):
选健康老熟茎秆,切成含1-2个节的段(每段长约20厘米)。
斜插或平埋入土,节芽朝上,覆土3-5厘米,保持土壤湿润。
分株繁殖: 将成株分蘖出的幼苗带根移栽,成活率高。
3. 种植密度
行距与株距:
饲料用:行距60-80厘米,株距40-50厘米(亩栽2000-2500株)。
生态修复:适当密植(行距50厘米,株距30厘米)。
4. 水肥管理
灌溉: 定植后立即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至成活(约15天)。后续干旱时每10-15天灌溉一次。
追肥:
分蘖期(种植后30天):亩施尿素15-20公斤。
每次收割后:追施氮肥10-15公斤/亩,促进再生。
5. 病虫害防治
常见病害: 叶斑病、锈病。
防治:及时清除病叶,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喷雾。
常见虫害: 蚜虫、螟虫。
防治:吡虫啉或氯氰菊酯喷雾,生物防治(如释放瓢虫)。
6. 收割管理
首次收割: 种植后80-90天(株高1.5-2米)。
后续收割: 间隔40-50天,留茬15-20厘米以利再生。
年产量: 热带地区可收6-8次,亩产鲜草15-25吨;温带地区3-4次,亩产8-12吨。
三、注意事项
越冬管理: 北方需在霜冻前收割,覆盖秸秆或地膜保护根部。
防倒伏: 高密度种植时注意培土,避免风雨导致倒伏。
轮作建议: 连作3年后与豆科作物轮作,改善土壤肥力。
四、适用场景
饲料用途: 青饲、青贮或制成干草,适合牛、羊、鱼等。
生态修复: 用于水土保持、矿山复绿等。
通过以上方法,皇竹草可快速形成高产草地,合理管理可持续利用5-8年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84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