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芹菜菌核病:症状识别与防治指南
一、症状表现:从叶片到茎秆的“白色恐怖”
芹菜菌核病像一场悄无声息的“真菌入侵”,初期在茎基部或叶柄上留下褐色水渍状斑块,如同被雨水泡烂的纸片()。随着病情发展,病斑逐渐扩大,表面覆盖一层浓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,仿佛披上了“霉变外衣”。湿度高时,菌丝会迅速蔓延,导致茎秆软腐、叶片萎蔫,最终整株腐烂,并散落黑色鼠粪状的菌核()。
典型案例:2020年夏季,某蔬菜基地因连续阴雨,芹菜田湿度长期超90%,短短两周内病株率高达30%,损失惨重()。
二、发病规律:低温高湿是“帮凶”
该病由核盘菌引起,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中“潜伏”越冬,待温度15-25℃、湿度超85%时“苏醒”()。保护地栽培中,通风不良、密植过度或氮肥过量,都会为病害爆发“推波助澜”()。
三、综合防控:农业+化学“双管齐下”
1. 农业防治:阻断病菌的“生存链”
种子消毒:用50℃温水浸种30分钟,或10%盐水漂洗去除菌核()。
轮作深耕:与非伞形科作物(如葱蒜)轮作3年,收获后深翻土壤20厘米,将菌核“埋葬”()。
控湿管理:小水勤浇,避免积水;保护地采用无滴膜,减少结露()。
2. 化学防治:精准打击“真菌军团”
| 药剂类型 | 推荐药剂及浓度 | 使用时机 | 注意事项 |
|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
| 保护性杀菌剂 | 40%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| 发病初期,每7-10天喷1次| 重点喷施茎基部和地表() |
| 内吸性杀菌剂 | 50%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 | 病情扩散期,连用2-3次 | 配合新高脂膜增强药效() |
| 烟熏剂(保护地专用)| 15%腐霉利烟剂300克/亩 | 闭棚熏蒸,夜间使用 | 通风后再进入() |
小贴士:山东某农户采用“高温闷棚+菌核净喷雾”组合,成功将病株率控制在5%以下()。
四、总结:防重于治
芹菜菌核病虽来势汹汹,但通过科学管理(如合理密植、增施磷钾肥)和早期药剂干预,完全可将其“扼杀在摇篮”()。记住,健康的植株才是最好的“防护盾”!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324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