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人参种植的误区与正确方法:从\”参\”痛教训到丰收秘诀
人参,这个被誉为\”百草之王\”的珍贵药材,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。然而,种植人参绝非易事,许多满怀希望的种植者往往因为踏入误区而功亏一篑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人参种植中那些常见的\”坑\”,以及如何用科学方法培育出优质人参。
误区一:随便找块地就能种人参?
\”我有个朋友,一心想靠养殖人参发家致富。他风风火火地搞起了人参养殖,可结果呢?人参长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,不是叶子发黄就是根茎发育不良,投入的钱打了水漂。\”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,人参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,绝非随便一块地就能种出好参。
正确方法:人参适宜生长在有机质含量高、疏松透气、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中(pH值4.6-5.8)。选址时最好选择有10~25°坡度的北坡、东南坡或西北坡,有效避免积水。如果是农田改种,必须提前改良土壤,多施腐熟的农家肥和河沙,改善土壤结构。
误区二:肥料越多越好?
\”有些朋友觉得,肥料可是好东西,多施点肥,人参就能长得快、长得壮。于是就一个劲地给人参施肥,各种化肥、农家肥一股脑往上堆。结果呢,人参不但没长好,还出现了烧根的现象,叶子发黄枯萎。\”这种\”爱之适足以害之\”的做法在人参种植中尤为常见。
正确方法:人参施肥讲究\”薄肥勤施\”。生长前期可多施氮肥促进茎叶生长,中期增加磷钾肥促进根茎发育。施肥时可将2/3肥料施于参苗下方,1/3施于上方,但切忌肥料直接接触参苗。有机肥如腐熟鸡粪、牛粪是优选,能同时改善土壤环境。
误区三:浇水不用讲究?
\”浇水太多,土壤积水,人参的根容易腐烂;浇水太少,人参又会缺水干旱,生长缓慢。有的朋友不管天气情况,每天都给人参浇很多水,结果人参在湿漉漉的环境里待久了,各种病害就找上门来了。\”人参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超乎许多种植者的想象。
正确方法: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是关键。可采用滴灌或喷灌系统,在早晨或傍晚浇水减少蒸发。雨季要注意排水,防止畦面积水。经验丰富的参农胡文装就特别强调:\”人参喜水,但也怕水。从水、肥到光照,每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。\”
误区四:光照越强越好?
\”强烈的光照会让人参的叶片失水,影响光合作用,从而导致人参生长不良。\”人参是典型的阴性植物,对光照的要求与大多数作物截然不同。
正确方法:必须搭建遮荫棚调节光照。1~2年生参苗透光率控制在10~15%,3~4年生可适当提高到15~20%。夏季要特别注意遮荫,可在夏至到立秋期间挂花档阳,避免强光直射。遮阳材料可选择透光率25~30%的遮阳网或专用人参膜。
误区五:密植就能高产?
\”把人参种得密密麻麻的。结果呢,人参之间相互争夺养分、水分和光照,生长都受到限制,产量不但没提高,反而下降了。\”这种贪多求快的心理往往适得其反。
正确方法:科学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5~25株。移栽时行距20~25厘米,株距10~15厘米。点播时采用5×10厘米或6×6厘米的穴距,每穴1~2粒种子。稀播稀植虽然前期看起来\”浪费\”土地,但后期参苗长势好,产量和品质反而更高。
人参种植关键技术一览表
关键环节 | 误区做法 | 正确方法 | 技术要点 |
---|---|---|---|
选址整地 | 随便找块地种植 | 选择坡度10~25°的弱酸性土壤 | pH值4.6-5.8,有机质含量高,排水良好 |
施肥管理 | 过量施肥,化肥为主 | 薄肥勤施,有机肥优先 | 生长前期重氮肥,中后期增磷钾肥 |
水分管理 | 盲目多浇或忽视浇水 | 保持湿润不积水 | 滴灌/喷灌,早晚浇水,雨季注意排水 |
光照控制 | 阳光直射 | 搭建遮荫棚调节光照 | 1~2年生透光率10~15%,3~4年生15~20% |
种植密度 | 过度密植 | 科学稀植 | 每平方米15~25株,行株距20~25×10~15cm |
病虫害防治 | 发病后才处理 | 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 | 定期消毒,及时清除病株,合理轮作 |
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型之路
吉林省抚松县大方村的故事尤为励志。当传统林地种参被禁止后,全村陷入困境。在人参研究所指导下,他们开辟试验田,探索农田种参技术。\”流转一平方丈土地的租金和管理成本加起来约600元,而纯利润能达到1200元。\”如今大方村200多户参农平均年收入达10万元,种植面积从10亩扩展到200亩。
\”32年来,胡文装笑称他只做了一件事儿,就是种人参。\”这位\”中药材种植大王\”的坚持告诉我们,人参种植需要长期积累和精细管理。他写的20本种植日志,从观察参叶就能预估产量的经验,都是成功的关键。
人参种植是一门需要耐心与细心的艺术。避开常见误区,掌握科学方法,即使是农田也能种出优质人参。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,人参产业正迎来新的机遇。正如汪清县那样,通过\”建基地、树品牌、延链条\”,推动人参产业向高质量发展,这条\”参\”情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360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