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田间的病害就像潜伏的”隐形杀手”,稍有不慎就会让农民朋友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。在我国东北某玉米主产区,2023年夏季连续阴雨导致大斑病暴发,部分农户减产高达40%,这样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重视病害防治。本文将系统介绍玉米十大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巧,帮助您守护好每一株玉米。
一、玉米大斑病:叶片上的”褐色噩梦”
大斑病堪称玉米生长中的头号威胁,它就像一位不请自来的”画师”,在叶片上肆意涂抹黄褐色至灰褐色的”抽象画作”。这种病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尤为猖獗,病斑可长达10-30厘米,严重时会导致整片田地”未老先衰”,叶片提前枯死。
防治要点:
选择抗病品种如’先玉335’、’郑单958’等
合理密植,每亩控制在4000-4500株
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代森锰锌或百菌清,间隔7-10天喷一次
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,减少越冬菌源
二、玉米小斑病:高温高湿的”产物”
小斑病是大斑病的”小兄弟”,病斑虽小但数量众多,在7-8月的雨季特别活跃。它像撒芝麻一样在叶片上散布无数黄褐色小斑点,边缘带有紫色晕圈,严重时斑点连成片,使叶片提前结束”生命旅程”。
防治策略:
避免连作,与大豆等作物轮作
雨后及时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
使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500倍液喷雾
摘除底部病叶,减少病菌传播
三、玉米锈病:叶片上的”黄色警报”
锈病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常见病害,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小点,逐渐扩大形成疱斑,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末。这种病害传播速度快,一周内就能让整块田”变了脸色”。
防治方法:
选用’浚单20’等抗病品种
合理轮作,避免多年连作
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或烯唑醇
注意药剂轮换使用,防止病菌产生抗性
四、玉米纹枯病:茎秆的”隐形杀手”
纹枯病专攻玉米的”下盘”,从茎基部开始向上蔓延。受害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云纹状病斑,严重时茎秆”骨瘦如柴”,极易折断。这种病害喜欢”欺软怕硬”,长势弱的植株更容易受害。
关键防治措施:
改善排水条件,避免田间积水
发病初期剥除病叶鞘,减少感染源
喷施井冈霉素或噻呋酰胺
控制氮肥用量,防止植株徒长
五、玉米粗缩病:病毒造成的”侏儒症”
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,染病植株矮小如”盆景”,叶片浓绿皱缩。这种病害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,因此预防是关键。山东某地曾因忽视防虫导致粗缩病暴发,造成大面积减产。
预防要点:
清除田边杂草,减少虫源
使用防虫网或黄板诱杀灰飞虱
发病初期喷施病毒A或植病灵缓解症状
调整播期,避开灰飞虱迁飞高峰
六、玉米青枯病:灌浆期的”猝死症”
青枯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”闪电杀手”,发病后植株”一夜变脸”,整株迅速青枯死亡。切开茎秆可见髓部变褐,像被开水烫过一样。这种病害来势凶猛,往往让农民措手不及。
防治建议:
选用抗病品种如’先玉696′
增施有机肥,改良土壤结构
发病初期浇灌链霉素或多菌灵
及时清除病株,防止病菌扩散
七、玉米丝黑穗病:果穗的”黑心症”
丝黑穗病专门破坏玉米的”下一代”,使果穗变成一包黑粉。这种病害的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-5年,连作田块发病率往往较高。内蒙古某农场曾因忽视种子处理导致30%果穗受害。
防控措施:
严格检疫,使用无病种子
实行3年以上轮作
播种前用三唑酮拌种
及时拔除病株,远离田间深埋
八、玉米褐斑病:叶片的”紫癜症”
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,形成红褐色或紫褐色斑点,严重时叶片”千疮百孔”。这种病害在7-8月的高湿环境下发展迅速,几天内就能让绿叶变成”花脸”。
防治方案:
合理密植,保证通风透光
及时清除病残体,减少菌源
喷施代森锰锌或苯醚甲环唑
平衡施肥,增强植株抗性
九、玉米瘤黑粉病:植株的”肿瘤”
瘤黑粉病在玉米各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物,初期白色,成熟后变黑破裂散出黑粉。这种病害虽然不会导致植株死亡,但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。河北某地曾因瘤黑粉病导致甜玉米商品率下降50%。
防治方法:
选用抗病品种
避免造成机械伤口
及时摘除病瘤并深埋
收获后深耕灭茬,减少病菌残留
十、玉米螟:钻心虫的”暴食症”
虽然玉米螟是虫害,但其危害不亚于病害。幼虫钻蛀茎秆和果穗,造成”空秆”和”秃顶”。据统计,玉米螟每年造成我国玉米减产约5%-10%,是名副其实的”产量小偷”。
综合防治:
秸秆粉碎还田,减少虫源
释放赤眼蜂等天敌
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
抽雄初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喷雾
综合防治技术对比表
病害名称 | 关键防治时期 | 推荐防治方法 | 特效药剂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大斑病 | 抽雄前后 | 农业防治+化学防治 | 代森锰锌 | 注意喷匀叶片正反面 |
小斑病 | 7-8月雨季 | 排水降湿+药剂防治 | 甲基托布津 | 重点保护上部叶片 |
锈病 | 生长中后期 | 抗病品种+药剂防治 | 三唑酮 | 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|
纹枯病 | 拔节至抽雄 | 剥除病叶+药剂防治 | 井冈霉素 | 重点喷施茎基部 |
粗缩病 | 整个生育期 | 防虫治病+农业防治 | 病毒A | 预防为主,无法治愈 |
青枯病 | 灌浆期 | 改良土壤+药剂灌根 | 链霉素 | 发现病株立即处理 |
丝黑穗病 | 播种前 | 种子处理+轮作 | 三唑酮 | 土壤带菌严重需换茬 |
褐斑病 | 8-10叶期 | 清除病残体+药剂防治 | 苯醚甲环唑 | 雨后及时施药 |
瘤黑粉病 | 整个生育期 | 人工摘除+深耕 | 戊唑醇 | 避免造成伤口 |
玉米螟 | 心叶末期 | 生物防治+化学防治 | 氯虫苯甲酰胺 | 掌握最佳防治时机 |
结语: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
玉米病害防治如同下棋,需要走一步看三步。从选种开始就要考虑抗病性,生长过程中密切观察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记住,健康植株是最好的”防疫墙”,合理施肥、科学管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自身抵抗力。希望本文能帮助您识别和防治玉米常见病害,让每一株玉米都能健康成长,迎来丰收的喜悦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379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