虾苗养殖看似门槛低,实则暗藏玄机。不少养殖户因忽视细节,轻则减产亏本,重则血本无归。以下是实践中总结的常见误区与真实案例,助你少走弯路。
误区一:贪便宜买劣质苗,病毒潜伏酿大祸
反面案例:广东某养殖户为节省成本,购入未检测的廉价虾苗,结果苗体携带TSV病毒,投放后全军覆没,直接损失超20万元。
科学建议:
选购SPF(无特定病原)虾苗,委托水产部门检测病毒。
警惕“均匀度陷阱”:0.4-0.5厘米的小苗虽整齐,但1厘米以上苗种鳃部更成熟,适应力更强。
误区二:清水放苗=省事?青苔缠身悔莫及
反面案例:江苏王师傅担心藻类过旺,直接清水放苗,结果阳光直射池底,青苔疯长。虾苗被缠绕窒息,存活率不足30%。
正确操作:
水色以“淡茶褐色、光照不到底”为宜,少量多次追肥(每3-5天补肥1/3量)。
放苗时机:水色稳定2-3天,轮虫高峰期最佳(肉眼可见牙签尖大小的浮游生物)。
误区三:盐度调节不当,淡水养虾成“自杀”
血泪教训:江西李老板将淡化苗直接投入纯淡水,3天内虾苗集体“罢工”——白对虾需盐度支撑,最终每亩亏损5000元。
补救措施:
添加速溶海水晶(250-500公斤/亩)或海水调节盐度,与原育苗池差异不超过2‰。
误区四:高密度=高产量?拥挤导致“内卷”
数据对比:
| 放养密度(万尾/亩) | 成活率 | 常见问题 |
|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-|
| 10 | 40%| 生长慢、病害多 |
| 1.5-3 | 85%| 健康度高 |
案例:福建陈叔盲目追求密度,10万尾/亩的虾塘因缺氧和互残,最终规格仅5克/尾,远低于市场标准。
误区五:饲料“降级”省钱?反致池底污染
教训:广东虾农用25%蛋白的罗氏沼虾料替代对虾料,结果虾苗营养不良,池底氨氮飙升,诱发弧菌爆发。
黄金法则:
选择粗蛋白38%-42%的专用饲料,避免“省小钱亏大钱”。
总结:细节决定成败
虾苗养殖如烹小鲜,火候、配料缺一不可。从选苗到投喂,每个环节都需科学把控。记住老农的话:“养虾先养水,苗好一半功。”避开这些坑,丰收自然水到渠成。
: 赣州市农业农村网, 2024年10月13日
: 赣州市政府信息公开, 2010年2月25日
: 虾工, 我要创富网, 2025年2月9日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3796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