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田螺与鱼混养:生态共赢的黄金搭档
一、混养的可行性:小螺与鱼儿的“共生记”
田螺不仅能和鱼混养,还能形成“鱼粪养螺、螺清水质”的生态循环。例如,广西陆川的集装箱养鱼基地通过鱼螺混养,利用鱼尾水中的有机质滋养田螺,节水增效;而江山的“稻鱼螺”模式更是让每亩稻田增收近4000元。就像农民日报描述的:“草鱼吃草排粪,田螺啃食残饵,水质清澈如镜”,这种搭配简直是自然界的“清洁工组合”。
二、混养注意事项:细节决定成败
品种选择:
鱼种:草鱼、鲢鳙鱼等草食性鱼类是理想搭档,但青鱼、鲤鱼等肉食鱼会吞食幼螺。
田螺:中华圆田螺壳薄肉厚,繁殖快,每亩放养20-30公斤即可。
环境打造:
水质:田螺对溶氧敏感,需保持水流畅通,避免铁、硫超标的水源。
底泥:塘底铺10-15厘米松软淤泥,方便田螺钻泥避暑。
密度控制(参考下表):
养殖模式 | 田螺密度 | 鱼类密度 | 水深要求 |
---|---|---|---|
稻田混养 | 20-30公斤/亩 | 草鱼10-20公斤/亩 | 15-30厘米 |
池塘专养 | 25公斤/100平方米 | 鲢鳙鱼5-10尾/100平方米 | 1米以上 |
日常管理:
投喂:鱼饲料残渣可满足田螺需求,额外补充菜叶、米糠即可。
防逃防敌害:雨天加固防逃网,塘边围塑料薄膜防鼠。
三、真实案例:从“泥腿子”到“致富能手”
梧州龙圩区的农户柳杰,通过“稻螺鱼”混养,亩产田螺超1000公斤,年利润达6300元;而郑州的养殖户发现,混养池的龟类增重更快,病害减少30%。这些案例证明,混养不仅是技术,更是“生态经济学”。
四、风险提示:避开这些“坑”
病害传染:外采田螺需用0.1%苏打水消毒,避免携带寄生虫。
水质突变:闷热天易缺氧,要及时换水,每月泼洒生石灰调节pH值。
结语
田螺与鱼混养,像一场精心编排的“水下芭蕾”,只要选对伙伴、控好环境,就能奏响增收与生态的双重乐章。不妨试试这份“懒人养殖法”,让池塘变成你的“绿色银行”!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394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