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虾鱼混养:生态双赢的养殖新思路
虾和鱼不仅能混养,还能实现“1+1>2”的效果!这种模式就像让鱼虾成为池塘里的好邻居——鱼负责巡逻清洁,虾专注生长增肥。上海市的养殖户老张就是受益者,他采用鱼虾混养后,亩效益突破万元,虾的成活率提高了20%。不过,要想成功,得掌握几个关键诀窍。
一、混养的黄金搭档:选对品种是关键
不是所有鱼都能和虾做朋友。像鳜鱼、鲶鱼这类“肉食爱好者”,会把虾苗当点心;而草鱼、鳊鱼这些“素食主义者”又会啃光水草,让虾失去庇护所。最佳拍档是这些“温和派”:
混养类型 | 推荐品种 | 放养规格 | 每亩密度 |
---|---|---|---|
滤食性 | 白鲢、鳙鱼 | 夏花鱼苗或500g/尾 | 鲢30尾+鳙5尾 |
杂食性 | 草鱼、斑点叉尾鮰 | 500-1000g/尾 | 草鱼5-10尾 |
清洁工 | 罗非鱼、黄颡鱼 | 50-100g/尾 | 罗非鱼30-50尾 |
案例分享:广东中山的吴伟洪在虾塘混养鲩鱼,这些“水下清洁工”专吃病弱死虾,水质明显改善,冬棚虾亩产高达450公斤。
二、池塘里的“三不”原则
不放养过早:虾苗要长到3厘米以上(约投放后20天)再放鱼,避免小鱼把虾苗当零食。
不滥用药物:杀虫剂会毒死虾,建议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,每月泼洒生石灰15mg/L。
不盲目投喂:虾饲料蛋白质含量高,全喂虾料鱼会抢食造成浪费。上海推广的“70%白天投喂法”很实用——白天喂鱼料占总量70%,傍晚单独补虾料。
三、水质管理:溶氧是生命线
虾对溶氧极其敏感,低于5mg/L就会“喘不过气”。南通养殖户王国平的秘诀是:
安装增氧机,高温天午后开启2小时;
混养罗非鱼,它们游动时能带动水体循环,相当于天然增氧泵;
水面种水葫芦遮阴,既降温又净化水质。
数据说话:鱼虾混养池的COD(水质污染指标)控制在2-6mg/L时,对虾产量比单养提高55%以上。
四、病害防控:让鱼当“医生”
混养最大的优势是生态防病。病虾行动迟缓,会被鱼第一时间吃掉,切断传染链。就像海门的养殖场,混养罗氏沼虾后,南美白对虾的发病率直降40%。不过要注意:
发现鱼病必须捞出来单独治疗;
定期用茶粕清塘,比生石灰更安全。
五、效益对比:一塘双收不是梦
模式 | 单养对虾 | 鱼虾混养 |
---|---|---|
亩产量 | 300公斤 | 虾250kg+鱼300kg |
亩效益 | 8000元 | 10338元 |
病害风险 | 高 | 降低30% |
成功样板:上海市奉贤区36771亩混养塘,年均增收2.3亿元,真正实现了“虾肥鱼壮,钱包鼓胀”。
鱼虾混养就像经营一个小型生态系统,只要掌握品种搭配、投喂节奏和水质管理这三把“金钥匙”,就能让池塘变成聚宝盆。现在就开始规划您的混养方案吧,说不定下一个致富故事的主角就是您!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060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