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缘起:当草莓遇上玉米
在上海市郊的草莓大棚里,农户谢三同正忙着采收最后一茬草莓,而两行草莓间的玉米已悄然抽穗。他笑着说:“草莓赚‘头彩’,玉米收‘尾金’,一亩地多挣近万元!”这种“草莓+玉米”的套种模式,像极了农业版的“黄金搭档”——草莓怕热,玉米遮阴;草莓肥力过剩,玉米“大胃”消化;玉米秸秆还田,又成了草莓的天然营养餐。
二、技术核心:三步打造高效套种
“排兵布阵”有讲究
大棚布局:6米宽棚种12行草莓,8米宽棚种16行,两行草莓间插种1行玉米,呈“梅花型”分布,株距30-35厘米。
品种选择:草莓选“红颜”“章姬”等早熟品种,玉米挑“金银208”“雪甜7401”等矮秆型(株高<2米),避免“身高差”引发光照矛盾。
时间管理大师
| 作物 | 关键时间节点| 管理要点 |
|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草莓 | 8月定植,12月采收 | 现蕾期控温25-28℃,夜温8-12℃ |
| 玉米 | 2月育苗,3月移栽,5月采收 | 大喇叭口期追尿素8-10公斤/亩 |
(注:玉米于草莓采收前30-40天套种,确保两者“和平共处”)
田间“微操”秘籍
肥水:草莓拉秧后,玉米“捡漏”剩余肥力,大喇叭口期追肥像“加油门”,助力玉米冲刺灌浆。
授粉:5月初人工摇动玉米植株3-5天,让花粉像“金色雪花”均匀飘落。
病虫害:草莓灰霉病用50%速克灵防治,蚜虫则靠玉米旁的苦参碱“天然屏障”。
三、效益账本:1+1>2的魔法
经济账:上海嘉定农户实测,草莓亩产3.5万元,套种玉米再增收1万元,秸秆还田还省下6%肥料钱。
生态账:玉米根系像“土壤吸尘器”,缓解草莓连作障碍;秸秆腐熟后,土壤有机质提升20%。
四、案例分享:老谢的“双赢经”
谢三同的50亩大棚里,草莓与玉米的“轮班制”让他尝到甜头:“‘圣甜艾菲’玉米10元/根,顾客边摘草莓边预订玉米,棚里全年无淡季!”他的秘诀是:“草莓收尾时玉米接力,玉米秸秆粉碎后闷棚消毒,来年草莓更甜!”
五、注意事项
避坑指南:东西向大棚两侧少种玉米,避免低矮处光照不足;玉米抽雄期揭膜通风,防高温“烫伤”。
禁忌组合:切勿与马铃薯套种(根系相克),推荐与豆科作物“组队”。
结语
草莓与玉米的套种,如同农田里的“互补型婚姻”——一个温柔细腻,一个高大务实。掌握这份技术指南,你的大棚也能上演“甜蜜双丰收”的田园喜剧!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12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