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辣椒炭疽病:潜伏在高温高湿中的“果实杀手”
一、危害症状:从叶片到果实的“溃烂地图”
辣椒炭疽病像一位隐形的破坏者,专挑辣椒的“弱点”下手。果实染病时,先出现黄褐色“水渍状”斑点,逐渐凹陷成“火山口”,表面布满橙红色小点(病菌分生孢子盘),潮湿时溢出粉红色“脓液”,干燥后病果薄如纸片,一碰就碎。叶片受害则像被开水烫过,褪绿变褐,形成“靶心状”病斑,严重时整株“秃顶”。茎秆和果柄上也会出现褐色“刀疤”,导致植株早衰。
案例分享:2022年江西暴雨后,一位椒农因未及时排水,短短3天炭疽病爆发,红辣椒烂果率达40%,直接损失上万元。
二、发病原因:真菌、伤口与潮湿的“三角阴谋”
病原菌(Colletotrichum属真菌)像“潜伏特工”,藏在种子、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,等待时机。高温(26-28℃)高湿(湿度>95%)是它的“狂欢节”,此时病菌通过风雨、农具甚至昆虫“搭便车”,从日灼伤、虫咬伤等伤口入侵。连作重茬、氮肥过量、密不透风的田块,更是为病害“火上浇油”。
三、防治方法:农业+化学的“组合拳”
1. 农业防治:阻断病菌的“生存链”
种子消毒:55℃温水浸种10分钟,或1%硫酸铜“泡澡”5分钟,灭杀附着病菌。
轮作清园:与玉米、豆类轮作3年,采收后彻底清理病残体,深翻土壤“曝晒消毒”。
科学管理:起垄栽培、合理密植,避免“密不透风”;增施磷钾肥,提高植株“免疫力”。
2. 化学防治:精准用药的“急救包”
| 防治阶段 | 推荐药剂 | 使用要点 |
|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–|
| 预防期 | 80%代森锰锌500倍液 | 雨季前7天喷施,重点喷果实 |
| 发病初期 | 苯甲·吡唑醚菌酯+咪鲜胺 | 轮换用药,5-7天1次 |
| 盛发期 | 10%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 | 加入有机硅助剂,增强附着力 |
案例分享:河北某合作社采用“种子消毒+雨季前喷药”组合,连续3年炭疽病发生率控制在5%以下。
四、总结:防大于治的“持久战”
辣椒炭疽病防治需像“绣花”一样精细:早预防、勤观察、快处理。记住,健康的植株和清洁的田园,才是抵御病害的“铜墙铁壁”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13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