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九月,正是花生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。不同产区的花生生长阶段各异,有的即将收获,有的正值果荚充实期,还有的刚刚进入开花下针期。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同给花生“量身定制”的营养套餐,能有效应对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威胁,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
分区管理:因地制宜是关键
东北产区的春花生已进入饱果成熟期,但需警惕早霜。就像给花生“穿保暖衣”,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叶面肥可增强抗寒能力,霜前抢收能避免冻害损失。
黄淮海地区的夏花生正值结荚期,但果腐病和白绢病频发。山东农户老张的应对经验是:“雨后及时喷噻呋酰胺+戊唑醇,就像给花生打‘预防针’,烂果少了三成。”
南方秋花生刚出苗,杂草却“来势汹汹”。广西农技员建议:“中耕除草要趁早,封行前培土追肥,就像给幼苗‘加餐’,苗壮了果针才多!”
水肥调控:精准滴灌防旱涝
花生对水分需求如同“过山车”——苗期耐旱,花针期需“喝饱”,结荚期又怕涝。河南周口的种植户总结:“中午叶子打蔫就浇水,但沟渠必须畅通,否则一场雨就能让花生‘泡汤’。”
施肥也有讲究。结荚期追肥可参考下表:
肥料类型 | 用量(亩)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尿素+磷酸二氢钾 | 1%尿素+0.3%磷钾液 | 促果膨大,防早衰 |
芸薹素内酯 | 10-15ml | 增强抗逆性 |
钙肥(石灰/石膏) | 20-30kg | 防空壳烂果 |
病虫害防治:见招拆招保产量
白绢病是花生的“隐形杀手”,发病时茎基部像裹了层白丝。安徽农技站发现:“苯醚甲环唑+吡唑醚菌酯组合喷施,防效能达70%。” 而斜纹夜蛾幼虫专啃叶片,用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,就像给花生罩上“防虫网”。
收获晾晒:锁住品质的最后一步
长江流域的春花生若遇连阴雨,容易发芽霉变。湖北荆门的合作社采用“烘干机+晾晒架”双保险:“烘干至含水量15%再摘果,籽粒金黄不发黑。”
结语
田间管理没有“万能公式”,但把握住分区施策、水肥平衡、病虫早防三大要点,就能让花生“稳坐丰收席”。就像老农们常说的:“人勤地不懒,细节决定产量!”
(注:文中案例结合全国农技中心指导及产区实际经验整理)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180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