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笋被誉为\”蔬菜之王\”,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经济价值高,若能科学管理,可以连续采收15年甚至更久。本文将结合山东高密、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等地的实际种植案例,为您揭秘芦笋持续高产的种植秘诀。
一、选种与育苗:高产的基础工程
选对品种是芦笋高产的第一步。就像建筑需要坚实的地基,芦笋种植也需要从源头把控。山东高密2万亩芦笋基地的成功经验表明,选择\”UC800\”、\”翡翠明珠\”等抗病、抗倒伏的杂交品种,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。这些品种萌芽早、生长快、嫩茎粗细均匀,特别适合长期采收。
育苗环节决定成败。芦笋种子外壳坚硬,需要特殊处理:
用50%多菌灵300倍液浸种24小时
再用25-30℃温水浸种2-3天,每天换水2-3次
催芽至10%种子露白即可播种
营养钵育苗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。采用70%园土+30%有机肥的基质配方,加入1%过磷酸钙,能有效保护根系,移栽时不易受伤,缩短缓苗期。内蒙古山旱地区的案例显示,使用营养钵育苗的芦笋成活率提高了30%以上。
二、整地与定植:为十几年采收打基础
芦笋是多年生作物,深耕施肥对长期高产至关重要。定植前需开挖40-50厘米深沟,这是普通蔬菜的2倍深度,因为芦笋根系庞大且会逐年扩展。山东高密农户的\”三肥配套\”经验值得借鉴:
施肥类型 | 时间 | 施肥量(每亩) | 作用 |
---|---|---|---|
基肥 | 定植前 | 腐熟农家肥3000-4000kg+复合肥50kg | 提供长期营养 |
催芽肥 | 3月份 | 土杂肥2-3方+专用肥50kg | 促进鳞芽萌发 |
壮笋肥 | 6月上中旬 | 尿素20-30斤 | 延长采笋期,提高产量 |
秋发肥 | 8月上中旬 | 土杂肥2-3方+专用肥100kg+尿素20斤 | 积累营养,培育壮鳞芽 |
定植密度直接影响长期产量。行距建议150-160厘米,株距35-40厘米,每亩约2000株。内蒙古山旱地区的实践表明,这种密度既能保证通风透光,又便于长期管理。
三、田间管理:持续高产的核心技术
水肥一体化是芦笋高产的关键。就像人需要定时定量进食一样,芦笋也需要科学施肥:
定植1个月后:追施提苗肥(尿素10kg/亩)
采笋期间:每月追施三元复合肥20kg/亩
采笋结束后:重施秋发肥(有机肥2000-3000kg+复合肥40-50kg/亩)
留母茎技术能显著延长采收期。山东高密的经验是:
第一年:根据长势留3-7支母茎
第二年及以后:春季不留母茎,采笋45天后每株留3-4支母茎
8月上中旬:再留3-4支进入秋季管理
采用这种技术,一年可采收两次,总采收天数可达120天以上,比常规方法增加50%。
株丛管理不可忽视:
立支架防倒伏:芦笋植株可达2米高,易倒伏
疏剪侧枝:增加通风透光
摘除花果:减少养分消耗
内蒙古山旱地区的农户还发明了\”塑料绳悬吊法\”,当植株高于80厘米时用塑料绳固定,有效防止倒伏。
四、病虫害防治:长期稳产的保障
预防为主是芦笋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。主要病害有茎枯病、褐斑病,虫害包括蚜虫、甜菜夜蛾等。综合防治措施包括:
清理田园:2月份彻底清理地上植株,减少病源
适时摘心:植株达70厘米时摘心,集中营养
药剂防治:使用波尔多液、多菌灵等交替喷施
内蒙古山旱地区的经验表明,采用农艺措施为主、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,可降低用药成本30%以上。
五、科学采收:延长高产期的秘诀
采收方法影响芦笋寿命:
留茎采收法:保留1-3条母茎,采收新生枝条,适合小规模种植
全平茬采收:采收所有嫩茎,省工省力,适合大规模种植
采收时间也有讲究:
春笋:上午7-9时
秋笋:下午5-6时
采收长度:18-20厘米,留茬2-3厘米
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实践显示,科学采收可使高产期延长至15年以上。他们的采收数据很有参考价值:
种植年限 | 年采收次数 | 单次采收天数 | 亩产量(kg) |
---|---|---|---|
第2年 | 2 | 50±10 | 400-500 |
第4年 | 2 | 60±10 | 800-1000 |
第6年 | 2 | 60±10 | 700-900 |
第10年 | 2 | 50±10 | 500-600 |
六、采收后管理:为来年高产蓄力
采收结束后的管理往往被忽视,但实际上至关重要。就像运动员需要赛后恢复一样,芦笋也需要\”休养生息\”:
滴灌追肥:每12-13天滴灌1次,配合三元复合肥40kg/亩,每月2次
清理田园:彻底清除残桩和病残枝叶
越冬保护:土壤封冻前浇足越冬水,培土10厘米防冻
山东高密的农户形象地说:\”芦笋采收后管理好比女人坐月子,养好了来年才有劲\”。
结语:耐心与技术的完美结合
芦笋种植是一场\”马拉松\”而非\”短跑\”,需要耐心和技术并重。从内蒙古山旱地区到山东平原,无数成功案例证明,只要掌握菌根育苗、深耕施肥、留母茎采收、科学轮作等关键技术,芦笋完全可以实现连续十几年高产稳产。记住,芦笋种植前三年是投入期,第四年进入盛产期,第六年后进入稳定高产期,坚持科学管理,就能获得长达十余年的丰厚回报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20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