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农业生产中,麦林套种夏玉米夏大豆是一种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种植模式,它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,还能改善土壤环境,实现\”一田双收\”的效果。这种种植方式就像给土地穿上了\”多层衣服\”,让不同作物各取所需,和谐共生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。
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
选种如同选演员,合适的品种是成功的基础。玉米应选择株型紧凑、抗倒伏性强的品种,如登海6188、鼎优163等;大豆则要选择耐阴、早熟、分枝少的品种,如中黄57、郑豆0689等。种子处理也很关键,玉米可用3%呋喃丹拌种防地下害虫,大豆用根瘤菌拌种促进固氮,这就像给种子穿上\”防护服\”,让它们健康茁壮地成长。
种植时间与模式
时机把握如同烹饪火候,过早过晚都会影响产量。一般宜在小麦收获前10~15天点套,套种过早会导致共生期过长形成弱苗,过晚则无法发挥套种优势。种植模式主要有三种:单套玉米、单套大豆或玉米大豆同时套种。河南鄢陵县采用\”垄台大豆+垄沟玉米\”模式,实现了玉米亩产稳定、大豆增收120kg/亩的好成绩。
密度配置与田间管理
合理的密度配置是高产的关键密码。以下是不同套种模式的推荐密度:
套种类型 | 行距(cm) | 株距(cm) | 每亩株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单套玉米 | 50-60 | 25-30 | 4000以上 | 宽窄行设计 |
单套大豆 | 40 | 25 | 6000窝以上 | 每窝3-4株 |
玉米+大豆 | 玉米宽行170,窄行30 | 玉米30,大豆30 | 玉米3000,大豆4400窝 | 玉米宽行套4行大豆 |
田间管理要突出\”早\”字:早灭茬、早定苗、早追肥、早治虫。玉米4~5叶期重追轰苗肥,每亩施尿素7~8千克;小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,每亩施碳铵25~30千克。大豆出林后结合灭茬每亩施过磷酸钙20~25千克,这就像给作物\”加餐\”,确保它们营养充足。
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
水肥管理如同照顾婴儿,需要精心细致。玉米需水量大,重点保障拔节期和灌浆期;大豆则怕涝,宜采用滴灌。大豆盛花期喷施硼肥能有效防止\”荚而不实\”现象,每亩用硼砂100克加水50千克喷洒,这相当于给大豆做\”美容护理\”,让豆荚饱满有光泽。
病虫害防治要采取绿色综合防控策略。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,可用辛硫磷颗粒剂灌心;大豆主要防治食心虫,推荐使用阿维菌素喷雾。河南一些农场采用无人机\”一喷多防\”技术,一次性完成杀菌、杀虫和叶面施肥,既省工又高效,就像给作物做\”全面体检\”。
效益分析与注意事项
麦林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令人惊喜。实践表明,这种模式可实现\”玉米不减产、多收一季豆\”的目标,每亩综合收益增加500元以上。还能改善田间微环境,降低病虫害发生率30%以上。但要注意品种搭配合理性,避免玉米植株过高导致大豆受光不足,可通过喷施矮丰等调节剂控制株高。
西南地区2025年规划将行比调整为\”4:3\”以适应大型农机,预计玉米单产达75000kg/hm²。这启示我们,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,套种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。
麦林套种夏玉米夏大豆技术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\”田间芭蕾\”,需要掌握每个作物的生长节奏,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。只要把握住品种选择、适时播种、合理密植、精细管理等关键环节,就能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,实现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23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