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玉米追肥技巧与关键点解析:让每一粒肥料都“喂”到玉米心坎上
玉米田里流传着一句老话:“三分种,七分管,肥水到位产量翻。”追肥就像给玉米“加餐”,喂对了时间、喂对了量,玉米秆壮穗大,籽粒饱满;喂错了,不仅浪费肥料,还可能让玉米“虚胖”倒伏。今天,我们就结合广西农技员老张的实践经验,聊聊玉米追肥那些事儿。
一、追肥前先“把脉”:看苗、看地、看天气
老张常说:“施肥不是撒钱,得先给玉米田‘把脉’。”去年他指导的柳州鹿寨县两块玉米地就是典型案例:一块是砂质土,苗黄叶薄;另一块是黑粘土,苗壮但长势慢。他开出了不同的“肥方”——砂土地少量多次追尿素,黑粘土则深施腐熟鸡粪配复合肥。秋收时,两块地产量都比往年提高了15%以上。
关键点:
看苗情:弱苗要“吃小灶”,用腐熟粪水+化肥;壮苗则直接追化肥。
看土质:砂土易漏肥,分3-4次追;粘土保肥强,可集中深施。
看天气:雨天不追肥,晴天追肥后及时覆土,避免氮肥变“空气”。
二、追肥时间表:抓住3个“黄金窗口期”
玉米一生有3个“饿得慌”的阶段,就像青春期孩子长身体,这时候追肥效果最好:
生育期 | 追肥类型 | 最佳时间 | 肥料选择 | 用量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拔节期(6-8叶) | 壮秆肥 | 叶片像“喇叭筒”展开时 | 尿素+钾肥(如10:5配比) | 占总氮量30%,深施10cm |
大喇叭口期 | 攻穗肥 | 抽雄前10-15天 | 高氮复合肥(如25-5-10) | 占总氮量50%,穴施覆土 |
灌浆期 | 增粒肥 | 玉米须变褐,籽粒灌浆初期 | 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| 0.3%溶液,喷2-3次 |
案例:河南周口的李大姐去年在大喇叭口期多追了一次肥,结果玉米棒比邻居家的长了2厘米,千粒重多了30克,每亩多卖了200多元。
三、追肥方法:深施比撒施多“赚”20%
肥料埋得深,玉米“吃”得欢。试验表明:同样的尿素,浅撒只能吸收20%,深施10厘米吸收率可达60%。老张教农民一个土办法——用改装过的铁锹在玉米根部20厘米外斜插挖穴,施肥后踩实,既能防挥发又能引根下扎。
特别注意:
砂土地:像“漏勺”存不住肥,建议用缓释肥或腐殖酸包裹尿素。
盐碱地:别用氯化铵,改用硫酸铵“以酸克碱”。
叶面肥:灌浆期喷磷酸二氢钾,好比给玉米“打点滴”,籽粒饱满不早衰。
四、避坑指南:这些追肥误区千万别踩
“一炮轰”式追肥:河北王大哥图省事,一次追完所有肥,结果玉米前期旺长后期早衰,产量反降10%。
雨后撒肥:雨水冲走氮肥,老农说这叫“花钱买空气”。
偏施氮肥:云南某合作社盲目追尿素,导致玉米秆高穗小,倒伏一片。
结语:好肥料还要“会喂”
追肥就像给玉米“做饭”,既要讲究“火候”(时间),又要搭配“营养”(配方),还得考虑“胃口”(土壤)。记住老张的顺口溜:“苗期少喂防徒长,穗期吃饱粒不慌,后期补餐防早衰,深施覆土粮满仓。” 下次走进玉米地,不妨先蹲下来看看叶子颜色、摸摸土壤干湿,你的玉米会用它沉甸甸的穗子回报这份细心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26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