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其生长过程中常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。这些病虫害轻则影响产量,重则导致绝收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,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综合防治技术,帮助农民朋友科学应对。
一、玉米常见虫害及危害特点
1. 玉米螟
玉米螟是玉米的“头号杀手”,幼虫蛀食茎秆、心叶和果穗,导致植株倒伏、籽粒霉变。例如,2024年甘肃某玉米田因未及时防治玉米螟,导致30%的植株倒伏,减产近五成。
2. 草地贪夜蛾
这种“行军虫”食量惊人,高龄幼虫可在几天内吃光整株叶片。2024年广西某晚播玉米田因草地贪夜蛾爆发,20%的植株生长点被破坏,最终只能改种其他作物。
3. 玉米红蜘蛛
红蜘蛛繁殖力极强,吸食叶片汁液后形成黄白色斑点,严重时叶片焦枯。宁夏沙质土玉米田曾因红蜘蛛肆虐,百株虫量达361头,最终产量损失40%。
4. 地下害虫(蛴螬、地老虎等)
这些“隐形杀手”专咬幼苗根茎,造成缺苗断垄。2023年河南某连作玉米地因蛴螬危害,出苗率不足60%,农民不得不补种。
二、玉米常见病害及危害特点
1. 大斑病与小斑病
这对“姐妹病”专攻叶片,病斑呈褐色梭形或椭圆形,湿度高时霉层密布。2021年东北某春玉米区因雨季延长,大斑病发病率超50%,千粒重下降15%。
2. 茎腐病
俗称“烂脚病”,灌浆期突发植株青枯死亡,茎基部腐烂发臭。山东某高产田因排水不畅,茎腐病暴发后倒伏率达25%,机器收割困难。
3. 锈病
叶片上橙黄色粉状孢子堆像“生锈”一样,光合作用受阻。2024年黄淮海夏玉米因高温高湿,南方锈病扩散迅速,部分田块减产30%。
4. 黑穗病
果穗变成黑色粉包,一捏爆出黑粉,俗称“灰包”。甘肃连作玉米地曾因未轮作,黑穗病发病率达60%,几乎绝收。
三、综合防治技术:农业+生物+化学三管齐下
1. 农业防治:从源头减少病虫害
轮作倒茬:与大豆、小麦轮作3年以上,可降低黑穗病、地下害虫基数。
秸秆处理:粉碎还田后深耕,减少玉米螟越冬虫源(案例:吉林白城采用此法后虫害减少50%)。
抗病品种:如“郑单958”抗大斑病,“先玉335”耐茎腐病。
2. 生物防治:绿色环保见效快
赤眼蜂灭卵:每亩释放1.5万头赤眼蜂,玉米螟卵寄生率达80%。
白僵菌封垛:早春用白僵菌粉处理秸秆垛,幼虫死亡率超90%。
3. 化学防治:科学用药是关键
病虫害类型 | 防治适期 | 推荐药剂及用法 |
---|---|---|
玉米螟 | 心叶末期 | 氯虫苯甲酰胺+甲维盐喷雾 |
草地贪夜蛾 | 幼虫3龄前 | 10%氯氰菊酯1200倍液+尿素增效 |
大斑病 | 拔节至抽穗期 | 苯醚甲环唑+芸苔素内酯混喷 |
红蜘蛛 | 6月头水前 | 螺螨酯4000倍液重点喷叶背 |
注意事项:
喷药时间选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,避免高温蒸发(粘虫防治案例显示,错时用药效果提升20%)。
杀虫灯诱杀需连片使用,单块田效果有限。
四、农民老张的实战经验
2024年,河北邯郸的老张采用“抗病品种+生物诱杀+精准用药”模式:
播种时用噻虫嗪拌种防地下害虫;
大喇叭口期放赤眼蜂卡2张/亩;
发现锈病后立即喷戊唑醇,7天1次连喷2次。
结果他的玉米比邻居家亩产高出200斤,还少打了2遍药。
结语:防治玉米病虫害需“防早防小”,结合地域特点灵活调整措施。只要科学管理,就能让玉米“挺直腰杆”,籽粒饱满迎丰收!
: 全国农技中心文件, 2018; 附件1, 2017
: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建议, 2024; 科普宣传, 2024; 切实抓好玉米病虫防治, 2024
: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, 2021; 中国供销合作网, 2022
: 广西农业农村厅, 2023;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, 2022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27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