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玉米疯顶病: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指南
一、疯顶病:玉米的“疯狂杀手”
想象一下,玉米地里本该挺拔的植株,突然变得矮小畸形,雄穗像刺猬一样疯长,雌穗却颗粒无收——这就是玉米疯顶病的典型症状。这种病害由真菌“大孢指疫霉”引起,像一场无声的瘟疫,悄悄吞噬着农民的收成。近年来,随着种子调运频繁,疯顶病在河南、山东、河北等地蔓延,重病田甚至颗粒无收。
二、发病原因:水多、种差、管理松
疯顶病的爆发,往往是“天时地利人和”的悲剧组合:
积水是帮凶:玉米发芽到5叶期,如果田间长期积水(比如低洼地块或春季多雨),病菌的游动孢子就会像“水军”一样入侵幼苗。
带病种子是源头:病株结出的种子可能携带病菌,调种时若未严格检疫,病害就会像“搭便车”一样扩散。
品种抗性差异大:例如“掖单13”易感病,而“中单2号”“丹玉13”等品种则表现抗病。
三、综合防治:从种子到土壤的全链条阻击
防治疯顶病需要“防、选、管、治”四步走:
防:切断传播链
严把种子关:避免从病区调种,播种前用35%甲霜灵拌种(每100公斤种子用药200-300克)。
清理病残体:收获后深翻土地,将病株残体集中焚烧,避免病菌“潜伏越冬”。
选:抗病品种是基石
| 抗病品种 | 感病品种 |
|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–|
| 中单2号 | 掖单13 |
| 丹玉13 | 太合1号 |
(数据来源:)
管:科学栽培降风险
排水是关键:苗期避免大水漫灌,低洼田块挖沟排水,让病菌“无水可游”。
轮作倒茬:与豆类、棉花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,打破病菌的“食物链”。
治:药剂补救控蔓延
发病初期可喷施波尔多液(1:1:150),每隔7-10天一次,连续2-3次。
四、案例启示:山东农户的“翻身仗”
2024年,山东聊城一片玉米地因疯顶病几乎绝收。次年,农户老张改用“中单2号”种子,播种前药剂拌种,并挖沟排水,最终产量恢复至正常水平。他的经验很简单:“好种子+干爽地,疯顶病也没辙!”
结语
疯顶病虽凶猛,但并非无解。通过抗病品种、科学管理和及时防治,玉米地依然能重现“青纱帐”的壮美景象。农民朋友们,不妨从选种开始,为丰收筑起第一道防线!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30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