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暴雨来袭,农业如何应对?南方最强降雨下的种植养护指南
暴雨如注,农田告急
2025年5月27日至29日,南方地区迎来了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,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广西、广东等地暴雨如注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特大暴雨。这场雨势之猛、范围之广,让许多农民朋友措手不及。广西北部某农户的早稻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\”水塘\”,广东韶关的果园因山体滑坡损失惨重,这些鲜活案例提醒我们:面对极端天气,农业防灾减灾刻不容缓。
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,此次强降雨区域与前期(5月21-24日)高度重叠,江南南部、华南北部累计降雨量达80-180毫米,局地甚至高达300-350毫米。如此集中的降水,不仅考验着城市排水系统,更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峻挑战。
雨情分析与风险预警
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暴雨的\”行程表\”:
日期 | 主要影响区域 | 降雨特点 |
---|---|---|
5月27日 | 贵州、广西、湖南 | 暴雨集中,局地大暴雨 |
5月28日 | 江西、福建、广东 | 降雨最强时段,大范围暴雨 |
5月29日 | 华南沿海 | 雨带南移,强度减弱 |
这场暴雨带来的不仅是水,更伴随着多重风险。根据气象部门分析,主要农业风险包括:
农田渍涝:持续强降雨导致排水不畅,作物根系缺氧
设施损毁:大风可能掀翻大棚,暴雨冲垮田间设施
病害爆发:高湿环境易诱发稻瘟病、软腐病等
土壤流失:坡地果园、菜地可能出现水土流失
采收困难:成熟果蔬无法及时采收,导致腐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广东新余某葡萄园在去年类似暴雨中损失了30%的收成,正是因为未能及时做好排水准备。前车之鉴,后事之师。
暴雨前后的应对策略
预防措施:未雨绸缪
\”防患于未然\”是应对暴雨的最佳策略。在天气预报发出预警后,农民朋友应当立即行动起来:
疏通沟渠:全面清理田间排水沟和周边河道,确保水路畅通。湖南某水稻合作社在暴雨前组织社员清理了3000米沟渠,使200亩稻田免于涝灾。
加固设施:检查大棚、禽畜舍等结构,加固支柱,压实薄膜。广西一养殖场因提前加固圈舍,在暴风雨中避免了重大损失。
抢收作物:对已成熟的蔬菜水果尽量提前采收。福建漳州某农场在暴雨前抢收了5吨荔枝,减少了损失。
设备准备:备好抽水泵、发电机等应急设备,并确保燃料充足。
雨中管理:化险为夷
当暴雨来临时,正确的应对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:
实时监测:密切关注气象预警和田间水位变化
安全第一:避免在雷雨天气下户外作业,防止雷击
应急排水:启动抽水设备,及时排出田间积水
病害预防:雨后立即喷施保护性杀菌剂,预防病害爆发
江西赣州一位有30年种植经验的老农分享了他的\”四小时原则\”:茄果类蔬菜田间积水超过四小时,损失将成倍增加,因此排水必须争分夺秒。
雨后恢复:重整旗鼓
暴雨过后,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够帮助作物尽快恢复生机:
排水清淤:排除积水后,开深沟沥出土壤多余水分
清洗植株:用清水冲洗叶片上的淤泥,恢复光合作用
中耕松土:适时浅耕,改善土壤通气性
追肥养根:喷施叶面肥,促进新根发生
病虫防治:重点防治雨后易发的病虫害
补种改种:对受灾严重田块及时补种短季作物
广东梅州一位菜农在去年暴雨后采用\”生物菌剂+海藻肥\”的组合,使受损菜地在一周内恢复了生产力,值得借鉴。
不同作物的应对要点
不同作物对涝渍的耐受性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,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对策:
水稻管理
当前正值早稻拔节孕穗关键期,暴雨影响尤为严重:
水位控制:保持3-5厘米浅水层,既满足需求又利于降温
穗肥追施:根据苗情在雨隙追施穗肥,促进幼穗分化
病害防治:重点防治稻瘟病、纹枯病和二化螟
防倒伏:对植株较高的品种可适当喷施抗倒伏剂
蔬菜管理
蔬菜对涝渍更为敏感,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:
及时采收:对接近成熟的蔬菜尽量采收上市
支架防倒:对茄果类蔬菜及时扶苗支架
遮阳防护:暴雨后遇晴天,需遮阳防止生理性失水
土壤消毒:对重病田块进行石灰消毒或太阳能消毒
果树管理
果园多位于山地丘陵,需特别注意水土保持:
加固梯田:检查梯田埂,防止垮塌
疏通排水:清理园内排水系统,防止积水烂根
保果措施:对挂果树木可喷施钙肥增强抗性
清园消毒:及时清理断枝落叶,喷药防病
长期应对建议
极端天气频发已成为新常态,农业生产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应对:
完善基础设施:建设高标准农田,完善排灌系统
调整种植结构:在易涝区改种耐涝作物或品种
购买农业保险:通过保险分散自然灾害风险
加强预警系统:建立直达农户的气象预警网络
技术培训: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培训
广西某农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了智能排水系统,在今年暴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证明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期价值。
结语
暴雨无情人有情,科学应对显智慧。面对今年南方最强降雨过程,广大农民朋友既要高度重视,也不必过度恐慌。只要掌握正确的防灾减灾方法,提前准备,及时应对,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。记住,您不是独自面对——气象、农业部门随时提供专业支持,让我们携手共渡难关,守护好每一片农田、每一株作物。
风雨过后见彩虹,相信通过科学的应对措施,南方的农业生产很快就能恢复活力,迎来新的丰收希望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40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