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技术核心:像“接力赛”一样的采收模式
芦笋二次留母茎三次采笋技术,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农业接力赛——通过春秋两次留养母茎(即保留部分健壮茎叶作为营养输送的“接力棒”),实现春、夏、秋三季采收。浙江平湖的笋农们用这套方法,让亩产量突破1570公斤,产值增长超10%。
二、实操步骤:从育苗到采收的“四季歌”
育苗定植
种子处理:用温水浸泡种子3天,像唤醒沉睡的婴儿一样耐心等待露白。
营养钵育苗:像给幼苗住“单间”,每钵一粒,覆膜保温,20天后揭膜炼苗。
定植技巧:鳞芽朝同一方向排列,像士兵列队,方便后期培土采笋。
留母茎与采笋节奏
| 阶段 | 时间 | 操作要点 | 案例参考 |
|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
| 春采笋 | 1-3月(大棚) | 温度控制25-30℃,采早春高价笋 | 萧山施渭尧亩收2.6万元 |
| 留春茎 | 4月中下旬 | 每株留3-5根粗茎,摘心防倒伏 | 平湖用防虫网避雨 |
| 夏采笋 | 5-8月 | 滴灌追肥,性诱剂防虫 | 365农业网记录增产30% |
| 留秋茎 | 9月上旬 | 清园消毒,重施有机肥促新茎 | 新塍镇晒根盘防病 |
| 秋采笋 | 10月 | 叶面喷肥保绿,采收至霜冻前 | 广西避雨栽培延长采收 |
水肥管理
三肥配套:催芽肥(3月)、壮笋肥(6月)、秋发肥(9月),像给芦笋“三餐定时”。平湖笋农用蘑菇菌渣改良土壤,既环保又肥效持久。
滴灌技巧:像输液一样精准供水,沟底湿润但不积水,避免烂根。
三、病虫害防治:以“防”代“治”的智慧
物理防控:大棚顶膜+防虫网,像给芦笋撑起“保护伞”,减少茎枯病。
生物诱杀:斜纹夜蛾最怕性诱剂,一盏杀虫灯能护住半亩地。
药剂选择:母茎出土时涂波尔多液,像给芦笋穿“防护服”。
四、案例点睛:技术如何变成真金白银
萧山“芦笋大王”施渭尧用二次留茎技术,将采收期从60天拉长到250天,连外国专家都惊叹。
平湖“稻-菇-笋”循环:用种蘑菇的废料养芦笋,亩成本降低20%,笋质甜糯远销香港。
五、注意事项
忌贪早采:春笋头茬需控量,过度采收会“累坏”植株,像马拉松选手中途透支。
母茎标准:留茎粗如筷子(直径1cm以上),细弱茎像“病秧子”必须淘汰。
这套技术的关键在于“张弛有度”——该采时全力收获,该养时耐心培育,才能让芦笋田变成“绿色银行”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41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