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夏季花生管理:从播种到收获的高产秘诀
一、播种:打好丰收的第一仗
夏季花生种植如同与时间赛跑。以山东临沂的农户老张为例,他每年6月初小麦一收割,立刻整地播种花生,最晚不拖过6月15日。老张的经验是:“墒情差时,播种深度调到5厘米,墒好则浅播3厘米,像照顾婴儿一样精细。”他采用“干播湿出”技术,播后顺垄浇灌,确保出苗整齐。
关键播种参数
| 项目 | 麦后直播 | 麦套花生 |
|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-|
| 播种密度 | 12000穴/亩(双粒)| 10000穴/亩(双粒)|
| 垄距 | 75-85厘米 | 不适用|
| 播种深度 | 3-5厘米 | 3-5厘米 |
二、水肥管理:精准投喂的“营养套餐”
花生苗期像青春期的孩子,需要“促一促”。河南周口的李婶在麦收后立刻给花生追施“开胃菜”——每亩15公斤尿素+30公斤过磷酸钙,配合灌溉,幼苗一周内蹭蹭长高。到了花针期(7月下旬),她追加25公斤石膏粉,荚果明显更饱满。
水肥黄金法则:
苗期:轻氮补磷,促根瘤形成;
花针期:补钙(石膏粉),防空壳;
结荚期:喷0.3%磷酸二氢钾,防早衰。
三、控旺防倒:给花生“踩刹车”
去年,河北邯郸的王叔因雨水多,花生疯长到40厘米,结果倒伏减产三成。今年他学乖了:在株高30厘米时,用多效唑按说明书配比喷洒,时间选在凉爽的上午10点前。“现在花生株矮茎粗,像练过举重似的抗倒伏!”他笑着说。
四、病虫防治:绿色防控“三板斧”
轮作:与玉米轮作,减少土传病害;
拌种:苯甲·咯菌腈拌种,防地下害虫;
生物防治:田间插蓖麻诱杀蛴螬,少用农药。
五、排灌艺术:旱涝之间的平衡术
农谚说:“花生喜涝天不喜涝地。”安徽阜阳的合作社采用“三沟相通”法——主沟深30厘米,支沟间隔5米,今年7月暴雨时,500亩花生田无一积水,隔壁地块却烂果严重。
六、适时晚收:多等5天,多收50斤
实验证明,花生晚收5-7天,饱果率提高15%。但需警惕秋雨:江苏徐州的老周去年用烘干机及时处理湿花生,避免了黄曲霉毒素污染,每吨多卖800元。
结语
管理花生如同指挥交响乐,每个环节都需精准配合。从老张的播种时机到李婶的追肥技巧,再到王叔的控旺经验,这些朴实的方法背后,藏着科学的智慧。今夏,不妨试试这些“土办法”,或许您的花生田也会迎来一场丰收盛宴!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42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