柑橘酸腐病是一种由真菌(主要为酸腐病菌,如 Geotrichum citri-aurantii)引起的病害,主要危害柑橘果实,尤其是成熟或贮运期间的果实,常导致果实腐烂、发酸,严重影响品质和经济价值。以下是其症状识别与防治技巧的详细说明:
一、症状识别
初期症状
果皮上出现水渍状、半透明的小斑点,多从果蒂或伤口处开始感染。
病斑逐渐扩大,果实变软,果皮易破裂。
中期症状
腐烂部位表面覆盖一层白色、疏松的菌丝体(类似霉层)。
病果散发明显的酸臭味,区别于青霉病或绿霉病的霉味。
后期症状
全果软化腐烂,果皮呈淡黄色或粉红色(与病菌代谢产物有关)。
严重时病果流出酸臭汁液,感染其他果实。
与其他病害的区分:
青霉病/绿霉病:霉层呈蓝绿色,病斑干燥,无酸臭味。
黑腐病:内部腐烂,果心变黑,表皮无明显霉层。
二、防治技巧
1. 农业防治
果园卫生管理:
及时清除病果、落果,减少病原菌残留。
修剪枝叶增强通风透光,降低果园湿度。
减少果实伤口:
防治蛀果害虫(如吸果夜蛾、介壳虫等),减少果实机械损伤。
采收时轻拿轻放,避免碰撞。
增强树势:
合理施肥(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),提高果树抗病能力。
果实套袋:
在果实膨大期套袋,阻隔病菌侵染。
2. 化学防治
采前喷药:
果实转色期前,喷施杀菌剂如 70%甲基硫菌灵(800倍液)、50%抑霉唑(2000倍液)或 咪鲜胺(1000倍液)。
采后处理:
果实采收后,用 抑霉唑、噻菌灵 或 双胍盐 等药剂浸果1-2分钟,晾干后贮藏。
注意事项:
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,轮换用药以防止抗药性。
严格按推荐浓度使用,避免药害。
3. 物理防治
低温贮藏:
贮藏温度控制在5~8℃,湿度85%~90%,抑制病菌繁殖。
通风干燥:
贮运期间保持环境干燥,定期通风换气。
4. 贮运管理
剔除病果:
贮运前严格筛选,剔除有伤口或感染迹象的果实。
包装材料消毒:
使用前用漂白粉或紫外线对包装箱、库房消毒。
三、小贴士
早防早治:雨季或高温高湿季节加强监测,发现病果立即处理。
综合防控:结合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,降低病害发生率。
避免混贮:不同批次或品种的柑橘分开贮藏,防止交叉感染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控制柑橘酸腐病的发生和蔓延,减少经济损失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159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