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2020年夏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:让花生种植更轻松高效
花生,这个看似普通却营养丰富的作物,在我国黄淮海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。每到夏季,田间地头便能看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。如何让花生种植更科学、更高效?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0年夏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。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结合实用案例,带您了解夏花生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。
因地制宜选良种:花生种植的第一步
\”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\”,这句老话道出了选种的重要性。夏花生种植首先要根据当地条件和种植方式选择合适的品种。就像我们买衣服要分季节、分场合一样,花生品种也要\”量体裁衣\”。
在河南省周口市,老张去年种植了不适合当地的中晚熟品种,结果遭遇早霜,损失惨重。今年他听从农技员的建议,改种了中早熟品种\”豫花23号\”,不仅避开了霜冻风险,产量还提高了15%。这个案例告诉我们,科学选种是丰收的第一步。
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建议,不同种植方式应选择不同特性的品种:
种植方式 | 推荐品种特性 | 生育期要求 |
---|---|---|
麦垄套种 | 中早熟、中大果 | 125天以内 |
麦后直播 | 早熟、中小果 | 110天以内 |
覆膜种植 | 比露地栽培生育期长10-15天的品种 | 视具体情况而定 |
宽幅间作 | 耐荫、高产、中大果 | 早熟或中早熟 |
播种关键技术:奠定高产基础
播种是花生生产的\”奠基礼\”,这个环节做得好,就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在山东省临沂市,李大姐的\”干播湿出\”技术让邻居们羡慕不已——她在墒情不足时先播种,然后顺垄浇灌,既抢了农时,又保证了出苗率。
适期播种就像赶火车,错过了时间就难以补救。麦垄套种花生宜在麦收前15-20天播种,而麦后直播则要不晚于6月15日,这就像给学生划定入学年龄一样,过早过晚都不利于生长发育。
足墒播种是保证出苗的关键。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%左右,这相当于给种子准备了一杯\”温开水\”,既不解渴也不过量。墒情不足时,可采取\”干播湿出\”的灵活方法,就像李大姐那样巧妙应对。
合理密植如同安排教室座位,太挤影响生长,太松浪费资源。麦后直播花生每亩约1.2万穴(每穴2粒),单粒精播1.6-1.8万穴;麦套花生每亩1万穴左右。这组数据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农技专家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出的\”黄金比例\”。
科学管理:促苗早发稳长
花生苗期管理就像照顾婴幼儿,需要精心呵护。河北省邯郸市的王大哥去年在麦收后及时灭茬追肥,花生苗情明显好于邻居家,最终亩产高出50公斤。这个例子生动说明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。
肥水管理要\”因苗施策\”。麦套花生在麦收后应及时灭茬,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5公斤左右;麦后直播花生则要施足底肥,一般亩施专用肥40-50公斤。这就像给孩子补充营养,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食谱。
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花生的\”口渴期\”,此时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。但水分也不是越多越好,保持田间\”三沟\”相通,做到能灌能排,才是科学态度。
当花生株高达30厘米左右时,就像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引导一样,对旺长田块应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,控旺防倒。但切记要按说明书使用,最好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喷施,避免\”药害\”。
绿色防控:多管齐下治病虫
病虫害防治要坚持\”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\”的原则,就像中医讲究\”治未病\”。在安徽省阜阳市,老刘采用频振灯诱杀害虫,配合抗病品种,去年少打了三遍农药,省工省药还环保。
农业防治是基础。与玉米、水稻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活周期,就像我们通过轮换作物来\”迷惑\”病虫。选用抗病品种更是事半功倍,比如在青枯病严重地区种植抗病品种,相当于给花生穿上了\”防护服\”。
生物物理防治环保高效。频振灯、色板、性诱剂等就像设置\”陷阱\”诱杀害虫,而保护天敌则是\”以虫治虫\”的自然之道。这些方法无污染、无残留,是绿色生产的首选。
当然,必要时也需科学用药。种子包衣可以预防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;田间出现病虫害时,要选择高效低毒药剂,严格按标准使用,就像医生开药要\”对症下药\”。
适时收获:颗粒归仓保品质
收获是花生生产的\”收官之战\”,时机把握至关重要。山东省菏泽市的小赵去年适时晚收一周,花生饱满度明显提高,每斤多卖了0.3元。这说明\”耐心等待\”有时能带来额外收益。
当大部分荚果饱满成熟时,要抢晴天及时收获。可以采取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,就像工厂流水线作业,效率高、损失少。适当晚收能延长饱果充实时间,但也要考虑天气和腾茬需求,掌握好\”火候\”。
收获后的干燥储藏同样关键。要使荚果含水量尽快降到10%以下,就像食品保鲜需要控制湿度一样。仓库要调控温湿度,防治贮藏害虫,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。分品种专收专储更能保证品质品相,实现优质优价。
结语
夏花生生产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,每个环节都要精准到位。从科学选种到适时播种,从肥水管理到绿色防控,再到适时收获,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遵循农业农村部的技术指导意见,结合当地实际灵活应用,就能奏响花生丰收的华美乐章。
记住,农业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,而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活知识。愿每位花生种植者都能成为田间地头的\”技术能手\”,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满满的喜悦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14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