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玉米顶腐病识别与防治全面解析:守护田间金黄的希望
玉米顶腐病近年来已成为威胁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,它像一位不请自来的“隐形杀手”,悄无声息地潜入田间,若不及时识别和防治,轻则导致减产,重则可能造成绝收。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病害的“真面目”,从识别特征到防治策略,结合农民朋友的实际案例,为您呈现一份既专业又易懂的防治指南。
病害的“身份证”:如何识别玉米顶腐病
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,分为真菌性和细菌性两种类型,它们像一对“孪生恶魔”,常常同时侵袭玉米植株。这种病害的病原菌狡猾地在土壤、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,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苗期症状就像婴儿期的疾病表现:病株生长缓慢,如同发育不良的孩子;茎基部逐渐变色,从灰到褐再到黑,像是被火烧过;叶片边缘失去鲜活的绿色,出现黄色条斑,叶片皱缩、扭曲,重病苗最终枯萎死亡。河北省沧州市的农户老王回忆道:“去年有几行玉米苗长得特别慢,一开始以为是缺肥,后来叶子开始卷曲,拔起来一看茎都黑了,这才知道是顶腐病在作怪。”
成株期症状则更为复杂多变:植株矮小,顶部叶片残缺不全,像是被什么东西“咬”过;叶片基部边缘呈现褐色腐烂,有时叶片呈“撕裂状”或“断叶状”;严重时顶部4-5片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。更可怕的是,有时上部叶片紧紧包裹不展开,卷曲成“牛尾状”或“弓形”,雄穗被包裹在里面无法正常抽出,直接影响授粉结实。
病害识别小窍门:与除草剂药害相比,顶腐病有三大特征:一是叶片中间没有黄化斑,而是形成黄、白、绿相间的条纹状;二是腐烂处常有股臭味,有褐色坏死和粘液流出;三是心叶受害严重时很容易拔出整个心叶,轻病株心叶扭曲不能展开。
表:玉米顶腐病与除草剂药害的区别
特征 | 玉米顶腐病 | 除草剂药害 |
---|---|---|
叶片表现 | 黄、白、绿相间条纹状 | 不规则斑点、黄化,严重者干枯 |
腐烂特征 | 有臭味,褐色坏死,有粘液流出 | 一般无异味 |
心叶状态 | 易拔出,扭曲不能展开,由内向外腐烂 | 不易拔出,外部可能腐烂但中心正常 |
茎部特征 | 有虫蛀状坑道 | 无 |
病害流行的“温床”:发病条件与规律
玉米顶腐病不是“雨露均沾”的病害,它有着自己偏爱的“作案环境”和“作案对象”。了解这些规律,就像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设防。
气候条件是顶腐病的“最佳搭档”。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病原菌提供了“五星级酒店”般的生长环境。特别是在玉米喇叭口期遇到持续高温,就像给病菌开了派对邀请函——高温和强光照会使玉米喇叭口内夜间形成的吐水温度升高,导致叶片幼嫩组织受伤,形成病菌入侵的“突破口”。江西省赣州市的农技员小张告诉我们:“去年7月连续阴雨后突然放晴高温,不到一周,南山村就有近30%的玉米出现了顶腐病症状。”
田间管理不当等于给病害“开后门”。低洼地、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;土壤黏重、通透性差的地块也是病菌的“最爱”。多年连作、不深耕的地块,土壤中菌量积累多,发病更重。过量施氮肥而磷、钾肥不足,会造成植株徒长、组织幼嫩,抗病性降低。英城镇的案例显示,亩施基肥磷酸二铵50公斤,追施氮肥40公斤,但钾肥不足的地块,顶腐病发病率是合理施肥地块的3倍。
品种差异如同人的免疫力差别。杂交种抗病性一般高于自交系,但不同杂交种之间也有很大差异。浚单20、郑单958等品种抗病性较差,像是“易感人群”;而金海5号、登海3622、浚单22、农大3138、先玉335等品种则具有较强的“抵抗力”。
虫害助攻是病害加重的“帮凶”。蓟马、蚜虫等害虫在玉米叶片上造成的伤口,为病菌入侵打开了“方便之门”。山东省东阿县的监测数据显示,蚜虫危害严重的地块,顶腐病发生率比正常地块高出40%。
科学防治的“组合拳”:多管齐下应对顶腐病
防治玉米顶腐病没有“银弹”,需要打好农业防治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“组合拳”,就像对抗敌人需要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样。
农业防治:构建病害的“马奇诺防线”
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顶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,如同给玉米穿上“防弹衣”。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,例如在北方地区可考虑登海3622,黄淮海地区可选择农大3138等。
合理轮作倒茬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“兵力积累”。避免玉米连作,可与大豆、小麦等作物进行2-3年轮作,让病菌“饿肚子”。
科学肥水管理如同给玉米提供“均衡营养”。避免偏施氮肥,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。大喇叭口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,可每公顷追施尿素300-375千克,加三元复合肥150-225千克,硫酸锌肥24-30千克。河北省一位有二十年种植经验的农场主分享:“自从我们按照土壤检测结果配方施肥,并增施了锌肥,顶腐病的发生率降低了一半以上。”
改善田间环境相当于不给病菌“驻扎营地”。及时中耕排湿,提高土壤温度;合理密植,保证通风透光;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,减少病菌“藏身之处”。特别是雨后要及时排水,避免田间积水形成高湿环境。
化学防治:精准打击的“特种部队”
种子处理是防治的第一道“关卡”。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、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,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.4%。这相当于给种子穿上“防护服”,从萌芽就开始保护。
喷雾防治要抓住发病初期这个“黄金窗口期”。可选用58%甲霜灵·锰锌300-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500倍液等,同时加入硫酸锌肥600倍液喷施。内蒙古蒙城县农技站建议:“第一次喷药后5-7天再喷一次,如果6小时内遇雨需要重喷,这样才能彻底消灭病菌。”
药剂选择小贴士:真菌性顶腐病可选用甲基硫菌灵、吡唑醚菌酯等;细菌性顶腐病可选用春雷霉素、中生菌素等;混合发生时可选择复配药剂。记住,农药不是越贵越好,对症下药才是关键。
应急措施:病害发生后的“急救术”
剪除病叶是对重病株的“外科手术”。对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,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,帮助雄穗正常抽出,操作后记得将病叶带出田外深埋。吉林省一位农民分享了他的经验:“发现病株后立即剪除病叶并喷药,保住了大部分产量,邻居家没及时处理的几乎绝收。”
拔除病株是防止扩散的“隔离措施”。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,减少病菌扩散源。注意,拔除的病株不能随意丢弃在田边,那样等于给病菌提供了“中转站”。
实际案例:来自田间地头的经验与教训
案例一:河北省沧州市的防治经验
2024年7月,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布预警,当地玉米顶腐病病田率达35%,平均病株率2.7%,最高达8%。农技部门迅速组织防治,推广“三步走”策略: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金海5号更换感病品种;二是统一进行药剂拌种;三是在喇叭口期组织统防统治。通过这一系列措施,病害得到有效控制,挽回产量损失约15%。
案例二:江西省赣州市的应急处理
2021年8月,赣州市多地玉米突发顶腐病。高级农艺师叶添铨带队深入田间调查,发现早播、密植、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严重。他们立即采取三项应急措施:一是剪除病叶改善通风;二是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;三是选用80%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防治。同时,通过微信、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快速传播防治技术,有效遏制了病害蔓延。
案例三:山东省东阿县的预防为主
东阿县农业农村局近年来推行顶腐病综合防控体系,通过“四改”措施显著降低了发病率:一改品种,推广抗病品种先玉335;二改施肥,推广测土配方施肥;三改密度,将亩株数从7200-7500株降至6000-6500株;四改灌溉,推广滴灌替代大水漫灌。经过三年实践,全县顶腐病发生率从12%降至3%以下。
未来展望:构建顶腐病防控的长效机制
玉米顶腐病的防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需要建立长效机制,像预防慢性病一样坚持“治未病”。要加强抗病品种选育,从源头上提高玉米的“免疫力”。推广健康栽培技术,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。完善监测预警系统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防治。加强农民培训,提高科学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。
记住,对待玉米顶腐病,“防”永远胜于“治”。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,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病害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,守护好田间那片代表丰收的金黄。
: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. 及时查治玉米顶腐病(植保第十二期). 2024.: 百度百科. 玉米顶腐病. 2024.: 赣州市政府. 及早防治玉米顶腐病. 2021.: 玉米顶腐病发生及防治. 2023.: 玉米顶腐病怎么回事. 2024.: 东阿县农业农村局. 玉米顶腐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. 2023.: 蒙城县人民政府. 注意查治玉米顶腐病. 2020.: 英城农技中心. 镇街动态. 2023.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221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