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麻屋子,红帐子,里面住着白胖子”——这则谜语说的正是花生。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,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。但许多农户常遇到“花多不齐、针多不实、果多不饱”的难题。今天我们就以山东临沂种植大户王德胜的实践为例,揭秘花生高产的“七步走”秘诀。
一、选地整地:打好高产基础
花生是“地下结果”的作物,对土壤要求如同挑剔的美食家。王德胜的50亩沙壤地,pH值6.8,前茬种植玉米后深耕25厘米,活土层比邻居家厚了整整一拳。他分享道:“深耕就像给花生准备松软的床铺,既能打破犁底层,又能让根瘤菌住得舒服。”
整地关键指标:
| 项目 | 适宜标准 |
|——|———-|
| 土壤类型 | 沙壤土或轻壤土 |
| pH值 | 6.5-7.0 |
| 耕深 | ≥25厘米 |
| 墒情 | 手握成团,落地即散 |
二、种子处理:激活生命密码
2024年春播时,王德胜将“鲁花14号”种子摊在竹席上晾晒,阳光下的花生仿佛镀了层金边。“晒种就像给种子充电”,他边说边演示分级:将拇指大小的种子归为一级,单独存放。拌种时加入噻虫嗪+咯菌腈,种衣剂包裹的种子宛如穿上防护服,苗期地下害虫减少70%。
三、播种技巧:把握黄金时机
“清明早,立夏迟,谷雨前后正当时”——这句农谚在临沂被改写。随着气候变暖,王德胜发现当地5厘米地温稳定在15℃即可播种(约4月20日左右)。他采用“双行错穴播种法”,就像给花生编排舞蹈队形:
大花生:行距40cm×穴距16cm,每亩8000穴 小花生:行距35cm×穴距15cm,每亩10000穴
覆膜时选用0.008mm厚的黑色地膜,既抑草又保温。王德胜笑称:“这层膜就是花生的‘保暖内衣’,能让生育期提前7-10天。”
四、田间管理:精细如绣花
1. 破膜放苗:幼苗顶土时,王德胜带着工人凌晨5点开工。“上午9点前必须完成,否则膜内热气能把嫩苗蒸熟”,他演示着“十字破膜法”——用竹签挑开薄膜后立即覆土封口。
2. 水肥调控:
苗期:控水炼苗,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(弱苗田块)
花针期:结合培土亩施钙镁磷肥20公斤,王德胜说:“这时候浇水要像输液,小水慢灌”
结荚期:叶面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+1%尿素,如同给花生“打点滴”
3. 化控防徒长:当株高超过35厘米,王德胜用无人机喷施5%烯效唑,他说:“这相当于给花生踩刹车,让营养往荚果跑”。
五、病虫害防治:绿色防控三部曲
王德胜的防治日历上标注着三个关键期:
播种前:每亩用2公斤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撒施,防治蛴螬
盛花期: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控棉铃虫,虫卵寄生率达85%
结荚期:喷施井冈霉素+春雷霉素,预防叶斑病和锈病
“去年我用太阳能杀虫灯+性诱剂,农药用量减少40%”,他指着田边的设备介绍道。
六、适时收获:把握黄金72小时
2024年9月18日,王德胜发现田间80%叶片变黄,挖出荚果轻摇有清脆响声。“收获要抢在连续晴天的前三天”,他解释道,“湿度大时收获,黄曲霉毒素风险增加5倍。”
七、案例分析:技术落地见真章
对比王德胜与周边农户的种植效果:
指标 | 传统种植 | 高效栽培 |
---|---|---|
亩产量 | 320公斤 | 486公斤 |
出油率 | 42% | 48% |
用工量 | 12人/天 | 8人/天 |
纯收益 | 1800元 | 2900元 |
“秘诀就是七个字:种、肥、水、控、防、收、轮”,王德胜总结道。他特别强调轮作:“花生-小麦-绿肥”三年轮作,重茬病害减少60%。
花生种植如同养育孩子,需要耐心和科学。正如农技专家黄修俊所说:“高产不是蛮干,而是让每一粒种子都发挥潜能。”掌握这些技巧,相信您的花生田也能结出“金豆子”!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28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