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笋被誉为\”蔬菜之王\”,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经济价值高。想要获得高产优质的芦笋,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。下面我们就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,一步步为您解析高产芦笋的种植秘诀。
一、选种与育苗:高产的基础
选择优质品种是芦笋高产的第一步。目前表现较好的品种有UC800、\”阿波罗\”、\”杰立姆\”等,这些品种具有萌芽早、生长快、抗病性强等特点。山东高密市柴沟镇自1998年发展绿芦笋种植,通过选用优良品种,到2009年已形成2万亩规模,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芦笋生产基地。
育苗技术要点:
浸种催芽: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蜡质,需先用50%多菌灵300-500倍液浸种24小时,再用25-30℃温水浸种2-3天,每天换水2-3次。
营养钵育苗:采用直径8厘米以上、高10厘米的营养钵,每钵播一粒种子,覆土2厘米厚。这种方法可提高成苗率,减少移栽损伤。
苗床管理:保持温度白天20-30℃,夜间不低于12℃,70%幼苗出土时开始通风炼苗。
二、整地与定植:打造理想生长环境
芦笋是多年生作物,一次定植可连续采收多年,因此定植前的整地工作尤为重要。
土壤要求:
土层深厚(40-50厘米)
有机质含量高
排水良好
pH值6.0-7.0
整地施肥:| 肥料类型 | 用量(每亩) | 施用方法 ||———|————|———|| 有机肥 | 3-4方 | 深耕时均匀撒施 || 复合肥 | 100斤 | 定植沟内与土混匀 || 饼肥 | 80斤 | 定植沟内与土混匀 |
表:芦笋定植前施肥参考表
定植时行距1.2-1.5米,株距25-30厘米,亩栽1500-2000株。注意定向栽植,使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,便于后期培土采笋。
三、田间管理:精细操作保高产
1. 科学施肥:三肥配套
芦笋生长周期长,需肥量大,应采用\”三肥配套\”的施肥模式:
催芽肥:3月份结合培土施入,亩施土杂肥2-3方,芦笋专用肥100斤。
壮笋肥:6月上中旬施入,亩施尿素20-30斤,延长采笋期。
秋发肥:8月采笋结束后重施,亩施有机肥2-3方,复合肥200斤,尿素20斤。
2. 水分管理
芦笋耐旱但不耐涝,采笋期保持土壤湿润可提高产量和品质。夏季干旱时应浇\”跑马水\”,汛期则要及时排水防涝。
3. 植株调整
当植株达70厘米左右时应摘心,防止倒伏。有条件可拉铁丝固定植株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
4. 病虫害防治
主要病害防治:
茎枯病:清理病残枝叶,喷施波尔多液、多菌灵等药剂。
褐斑病:定期摘除病叶,交替使用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等药剂。
主要虫害防治:
夜蛾类:用灭幼脲、农林乐等1000倍液防治
蚜虫:氧化乐果1000倍液
地下害虫:呋喃丹土壤处理
四、科学采收:把握时机提品质
采收技术直接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:
绿芦笋:每天上午8-10时采收,嫩茎伸出地面20-24厘米时,在土下2厘米处割下。
白芦笋:需培土软化,在嫩茎未出土前采收。
采收年限管理:| 笋龄 | 采收天数 | 备注 ||——|———|——|| 第一年 | 30天左右 | 新笋田宜采收绿芦笋 || 第二年 | 70天左右 | 可开始留母茎 || 成龄笋 | 80-95天 | 采用留母茎法可达120天以上 |
表:不同笋龄芦笋适宜采收天数
河北某芦笋种植基地采用\”留母茎采笋法\”,在5月上中旬每穴留2-3根母株后,可持续采收至8月上中旬,既增加了收益,又避开了高温高湿的发病高峰。
五、冬季管理:清园培土促来年
冬季芦笋地上部分枯萎后,要及时彻底清理田间茎秆,减少病害菌源。冬末春初2月份,应全面清理地上植株并集中烧毁。土壤封冻前浇越冬水,并培土10厘米左右,可减少来年空心笋的发生。
通过以上系统的种植管理技术,配合因地制宜的调整,您的芦笋种植一定能实现优质高产。记住,芦笋种植是\”一年投入,多年收益\”的产业,前期的精心管理将为后期的持续高产奠定坚实基础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40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