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农业防治
首先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,深翻土地的时候要让病残体腐熟分解,用病残体沤肥时,需要充分的腐熟后再施用,同时注意磷肥和钾肥的合理施用,发病比较重的地块要实行轮作。
2、药剂防治
前期做好种子处理,用20%粉锈宁乳油0.15公斤拌种100斤,或者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.25公斤加5千克水进行拌种125千克,然后堆闷6小时,小麦的孕穗前后可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,或者用1:1:140波尔多液喷施。
二、小麦叶枯病的发病原因
1、小麦的叶枯病又分为黄斑叶枯病、雪腐叶枯病和链格孢叶枯病,而黄斑叶枯病是主要的发病类型,且发病迅速,对小麦的影响非常大。
2、通常田间的土壤过于湿润时或者小麦的长势较弱时容易发生,当然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发生,特别是小麦灌浆期最重。
3、小麦叶枯病主要对上部功能叶片造成危害,特别是旗叶的危害最大,刚开始为黄褐色斑点,然后变为纺锤形或者椭圆形,且外围有着黄色晕圈。
4、像连续的阴雨天气特别容易发生叶枯病,一般的地块的发生率在5%左右,较为严重的地块的发生率达到了60%以上,因此要做好防治工作。
三、小麦叶枯病的发病规律
1、叶枯病是一种低温、高湿病害,在黄淮中下游、江淮麦区,长江流域及西南麦区,小麦生育的中后期一般易遭受高温高湿气候,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的环境条件,通常在4-5月份发病。
2、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者菌丝体在小麦的秸秆和残株上越冬、越夏,到第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,分生孢子器吸水后,即释放出分生孢子,借风、雨传播引起初侵染。
3、冬麦区病菌在小麦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夏,秋季侵入麦苗,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,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、雨进行再次侵染。尽管多数叶枯病病菌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均可危害,但以抽穗、灌浆期发生较重。是主要的危害时期,常遁滔对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全生育期抗性进行分析,认为小麦抗叶枯病病性有阶段性变化特点,前期抗性强于开花后期。
4、链格孢、壳针孢、根腐引起的叶枯病通常于4月上旬小麦孕穗期开始发病,扬花期盛发;雪霉叶枯病在抽穗期始发,灌浆期盛发,对产量影响较大,其他类型叶枯病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,在小麦田间上述叶枯病常混合发生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@163.com,作者:农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zhjgg.cn/49567.html